3月2日,被称为中国社会50年变迁史的大剧《人世间》圆满收官。次日,本刊记者专访编剧王海鸰,她说,有好家风才有好孩子,根正才能苗壮。
王海鸰,作家、编剧。主要电视剧作品有《人世间》《牵手》《大校的女儿》《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成长》等。
《人世间》三个关键词——温暖、力量、希望
Q
《中国妇女》:《人世间》圆满收官,您印象深刻的观众评价是什么?
王海鸰:我看了弹幕还是挺高兴的,不管是夸的还是不满的都在点儿上。大家说得比较多的是:接地气、温暖、台词好、真实。
Q
《中国妇女》:这部戏对您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海鸰:这部戏把我从编剧生涯的悄然隐退,化作了见好就收。我马上迈入70岁了,电视剧和小说创作不一样,既是脑力活还是体力活,这个过程挺艰辛的,尤其这部小说还是严肃文学,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所看所思所想和情感的抒发,而电视剧是大众艺术,改编起来难。我看了很多相关的历史和文学书做交叉比对。我一直在想,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有着特别大的作用。于是我和导演团队达成共识,以家庭为核心建构戏剧,向外发散,要体现三个关键词:温暖、力量、希望。
但没想到过程这么难。每一点都要真实,意味着得做大量的工作,不能想当然。过去我是从横截面的角度写,而这次是竖着写,原著就有三大本;我过去的剧本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十来个,这次则上百个,主要的也有几十个。而且不只是家庭,还要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涉及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多个群体,需要大量阅读各方面的书,我甚至找做企业的朋友咨询。
Q
《中国妇女》:您在编剧过程中最“爽”的部分是什么?
王海鸰:2021年2月21日,大年初十,《人世间》剧组在东北开机。人家在前方作战,大队人马都转起来了,我这边要保证粮草供应,精神立刻高度紧绷。五六个月的时间,我白天改完或写完一集剧本,晚上发给剧组。他们收工后,导演带着各部门包括摄影灯光围读剧本,他们当时的口号是每一个主创部门都要熟读剧本,不能掉链子。文学编辑把意见整理出来连夜发给我,我半夜醒来看到,如果是表扬还能接着睡,如果是一大串修改意见,我就睡不着了。这个过程中,精神始终是饱满的,与整个剧组的沟通畅通且愉快,合作双方高度契合。这种感觉就是所说的“爽”——包含艰难、痛苦、愉快,是千辛万苦达到顶峰的快乐。
Q
《中国妇女》:有人说《人世间》是一部00后和父母一起追的剧,您认为这部戏吸引年轻人的是什么?
王海鸰:我一直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性变化微乎其微,只要我们作品好,真实、可信、温暖,就能打动人,所以我一直想跟观众说,希望你能看一看,里边肯定能找到自己。迎合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写你自己所想,写你认为最真实最可贵的东西,总能有共鸣。对年轻人也一样。
丧失自我的女性是可悲的
Q
《中国妇女》:您曾说在编剧中强化了女性角色,您欣赏的女性特质是什么?
王海鸰:我觉得全世界的女性都一样,丧失自我的女性是可悲的。你看郑娟她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但绝不逆来顺受,她是有自我的。把母亲这个角色做好同样重要,因为孩子是民族的未来。
Q
《中国妇女》:剧中周家大儿子周秉义总结说,周家三个儿女最大的幸福就是找对了各自人生的另一半。您觉得怎样的夫妻关系更幸福?
王海鸰:小说原来写的是周秉义死了,冬梅改嫁了,蔡晓光还有外遇……小说这么写很深刻,但电视剧要这么写就太灰暗了,最后的结局是一个技术上的处理,并不代表我对人生的看法。找对另一半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幸福,而任何生活方式,只要是适合你的,也是幸福。
好家风——正直、善良、有自尊
Q
《中国妇女》:剧中周父非常重视“家风门风”, 强调“周家祖训,德行第一”,您是否认为“好人文化”是一个家庭重要的色彩?
王海鸰:我们倡导的不是“好人文化”,是“家文化”。好是善良和正直,而老好人不是正直,没有起码的是非不行。“家文化”让每个生命不再是孤立的,而跟其他生命有了一种牵绊。在正直、善良、有自尊的家风下,孩子肯定是好孩子,所以秉昆和秉义都讲到仁义礼智信。当国家有暂时困难,民间的小人物互相帮衬渡过难关,凭的就是我们传统的文化底蕴。
Q
《中国妇女》:当年一家有好几个孩子,家教中哪些东西对今天有提示?
王海鸰:有个词特别对,根正苗壮。只要根正,孩子就好,你看剧中的第三代,没有一个不好。
Q
《中国妇女》:
这部戏您儿子王大鸥也参与了编剧,作为合作伙伴,有什么新的发现?
王海鸰:儿子不希望我提他,他不想活在我的阴影里。但他真的很努力很吃苦,看了大量的书,说眼睛都看麻了。这么长的剧,必定要有一个扎实的结构,我们行内叫骨架,我儿子擅长宏观思考,他负责搭骨架。我擅长写细节,往里填血肉。他以男人的思路,也贡献了很多台词,比如讲飞机、火车都抵不上轮船的运量,交通是发达的第一要素,为什么要在深圳小渔村建试点……
我36岁才生他,最终就是想做个好妈妈。他有天赋,学习做编剧,最好的途径就是在一个项目中通力合作。有时候跟我叫苦说压力大,我说你有什么资格叫苦,你妈就是这么过来的。一起工作让他感同身受,知道了我的不容易,特别孝顺。我一直睡眠不好,而睡眠又是我生产力的一个重要保障,每天早上起来他都问我睡得好不好,我说挺好的,他会说,不对,你今天喝的咖啡比昨天多。孩子这么细心,挺让我欣慰的。他就是我所希望的孩子,正直、善良、有自尊。一句话:根正苗壮。
Q
《中国妇女》:剧中一直强调每个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但“绝不可以成为不爱家不爱国的人”。您如何理解“家国情怀”?
王海鸰:没有家就没有国,国是一个大家,由一个个小家一个个人组成。反过来讲,没有国也没有家,我们庆幸生长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上下理解,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才可能让每个人幸福。这也是这个戏的一个主题。
来源:中国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