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磊:强基础、攻关键,破解“卡脖子”难题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卡脖子”难题、共同富裕、养老金全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乡村振兴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丁明磊:强基础、攻关键,破解“卡脖子”难题】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丁明磊表示,目前,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当外部环境变化时,我国很多领域都存在的被“卡脖子”的风险就会凸显,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我国的技术知识体系和产业知识体系不牢固,尤其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一旦知识源头被切断,可能出现“有市场而无技术”的风险;西方技术霸权使得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可能陷入“低端锁定”的风险;在过去一段时间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等等。对此,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另一方面,要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我们必须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国家发展需要出发,从过去依赖后发优势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打造形成更多的先发优势,以“体系—能力”为中心,加强系统化布局,破解“卡脖子”难题。

  摘编自光明网

  【李雪松、孙博文等:促进共同富裕要平衡共享权利和奋斗义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副研究员孙博文、助理研究员朱兰认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共同富裕的根本实现途径是共同奋斗,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方能行稳致远。换言之,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奋斗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的前提条件。为此,必须加快推动改革开放,有效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资源分配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让奋斗者更有尊严、更有效率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然,在此过程中,务必要注重两点:一是促进共享权利和奋斗义务匹配,也即每个人既有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分享“蛋糕”的权利,也有把“蛋糕”做大的义务。而由于个人禀赋条件的不同,要允许合理分配差距的存在,一定意义上,合理的分配差距也是激发人力资本提升和促进创新创业的动力。二是防止掉入“福利陷阱”。共同富裕不是政府大包大揽,对于一些个人或社会组织能提供的保障功能,政府要避免越俎代庖、大包大揽,防止脱离基本国情、超出财政能力、以揠苗助长的方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防止出现“养懒汉”“等靠要”等现象,避免掉入“福利主义”陷阱。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长安:实现养老金全国有效统筹须确保各地养老金征缴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指出,面对地区间养老金“苦乐不均”的现状,如何更加有效地保障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养老制度能够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其中,提高养老金的统筹层次,充分发挥养老金在地区间的调剂作用,是一种可行方案。实施养老金全国统筹制度后,在平衡地区差异、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方面,一定会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也应清醒认识到,这种制度可能会带来一些新问题需要应对和解决。按照养老金全国统筹后的制度安排,将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分担机制,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不会减小,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将更加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都将进一步压实。因此,如何保障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各级财政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是个考验。这就意味着,即便实现了养老金全国统筹,但各地依然必须努力发展本地经济,改善地方财政状况,确保养老金的征缴率,将努力实现本地养老金收支平衡作为缓解养老金压力的根本之道,坚决消除“等靠要”的想法。同时,拓展养老金投资渠道,加大国有资产补充养老金力度,增强养老金保值增值能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林智钦:多举措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林智钦表示,实现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必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其一就是必须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深入推动能源革命,立足我国能源禀赋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现阶段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下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其二是要继续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和行为习惯,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广泛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通过生活方式绿色革命,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其三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国际合作,推动共享绿色技术,制定完善国际规则,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全球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

  【靳少泽、夏海龙:守好“两条底线”,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又稳又实】

  靳少泽、夏海龙表示,必须清醒看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不容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只有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才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又稳又实。一方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主要是抓好生产要素和体制机制两个方面。生产要素上,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体制机制上,既要压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的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又要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做文章,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另一方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主要是把握好监测帮扶、政策衔接、产业就业三个关键。监测帮扶上,适当拓宽防返贫监测帮扶范围,优化监测方式和程序,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干预早帮扶。政策衔接上,强化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有序做好政策衔接落实帮扶举措。产业就业上,开展好“万企兴万村”行动,支持和促进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培养自我造血功能、锻造内生发展能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光明网记者 郑芳芳整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