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青少年皮肤健康状况调研》发布,近半青少年受皮肤疾病困扰

  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1月17日电(记者 黄筱)为深入了解青少年皮肤健康的认知状况和疾病负担,1月17日杭州发布了《青少年皮肤健康状况调研》,该调研对杭州地区12-17岁2154名青少年的皮肤相关疾病的认知和患病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近50%青少年曾受皮肤相关疾病困扰,过半青少年皮肤问题在冬季和秋季高发。其中,特应性皮炎“青睐”青少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主任满孝勇教授介绍,青少年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处于生长发育的状态,皮肤尚未成熟,皮肤表面也未能形成足以抵抗细菌病毒等的“天然屏障”,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产生过敏等炎症反应。中重度特应性皮炎“青睐”青少年,常有瘙痒、湿疹样皮损、皮肤干燥、眼周细小皱纹、唇炎、口周皮炎、瘙痒部分皮肤暗沉等表现。

  过去由于临床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不同、病史资料分析不全面、检测手段不足、诊断标准不明确等原因,会将这类疾病统一诊断为“湿疹”。满孝勇强调,“其实‘湿疹’只是一种症状,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一种疾病诊断。”

  此次调研中就发现,仅9%青少年曾湿疹、过敏反复发作,后续明确诊断为特应性皮炎。家长或青少年患者在发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咨询与治疗;临床医生除了判断明确的湿疹样皮损以及瘙痒程度外,还要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全面的检查。

  专家提醒,特应性皮炎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其他疾病,例如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以及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等,治疗难度和成本均会增加。同时,皮肤问题还给青少年患者的正常生活、学习及社交带来困扰。

  此次调研显示,超68%的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会因瘙痒而无法入睡,近三成特应性皮炎患者因皮损和反复发作影响了社交和学习;在确诊为特应性皮炎的青少年家庭,超54%因孩子的反复就诊,影响家长的工作与社交活动;约44%因孩子需陪伴,家长睡眠不足,精神压力大。

  在特应性皮炎没有出现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前,临床医生通常采用外用涂抹药物以及对全身作用的传统治疗方案,例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但是这类疗法并不针对性治疗。专家指出,青少年亟需更安全有效、长期规范的治疗方案,近年来,药物的时效性、安全性、方便性及可及性均有所提高,创新生物制剂的出现和应用可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长期控制青少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疾病、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靶向生物制剂,可针对特定炎症因子发挥作用,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青少年特应性皮炎的控制,多数取决于家长的观念和监督,期待更多的家长和公众加强对特应性皮炎的认知,实现早期诊断,规范就医。”满孝勇补充道。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