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米荆玉
●张海宇参演的新作,以短剧、生活化、年轻态的风格赢得了观众追捧,登顶爱奇艺站内喜剧榜
●从艺以来,通过塑造不同角色,张海宇展现了市民文化里最有活性、最接地气的那部分
缺乏爆款喜剧的国产影视界终于迎来了一部实力派新作。这个暑期档,由徐小朋执导,王瑶、慕远编剧,马书良、张海宇、贺坪、刘炫锐、卫莱、梁文慧主演的家庭情景喜剧《一宅家族》在爱奇艺平台上线,以短剧、生活化、年轻态的风格赢得了观众追捧,首日即跻身爱奇艺站内飙升榜首位,首周登顶爱奇艺站内喜剧榜。作为青岛籍实力派演员的代表,张海宇在《一宅家族》里饰演“家庭妇男”范程远,他的另一重身份是“青岛大学图书馆学在读博士”,读了七年还没毕业,被十万字论文搞得压力山大;另一边他还要伺候好女强人太太、打理好从爷爷到小舅子的生活,被网友誉为“男德典范”“国民姐夫”,是2021国产喜剧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喜剧角色之一。
从深度还原人物形象的“青岛大姨”到击中观众笑点的《今夜百乐门》“薛不惠”,张海宇从语言、肢体、节奏到呈现方法不断锤炼专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而随着近年来不断参演《遇见你真好》《宸汐缘》《阳光劫匪》《一宅家族》等影视作品,张海宇将演技的内化与外放交融,既有传统演技派的扎实功底,也有对新形式、新平台的调适。尤其对于青岛观众来说,唐国强、黄渤、黄晓明等演员呈现出“青岛男演员”的内涵,而张海宇的出现又极大丰富了这一类目:从颜值到演技,从方言到方法,从喜剧到正剧,在变与不变之间,张海宇进入了一个兼具职业严肃性和可塑性的序列。
国民姐夫的会心一笑
《一宅家族》里的一家人个个不省心:爷爷是个爱出纰漏的推拿大夫,赚点钱不够拿来赔付病人;孙子马岱是个自由程序员,跟邻居的淘宝模特小妹有点暧昧;孙女马桃是个事业女性,一边忙着公司业务,一边应对家人催生的压力;“姐夫”范程远作为家庭的黏合剂,要应对脾气强势的妻子、又宅又幼稚的小舅子、糊涂却自大的爷爷,还要应付七年未能写完的博士论文,他身上集中了全家的矛盾,担当了全剧的笑点。该剧7月30日上线后凭借新颖的风格迅速走红,剧情追求的不是哈哈大笑,而是心有灵犀、会心一笑,就像张海宇在剧中一句爆红的台词:“身为男孩,不孝有三,一自己没考上公务员,二老婆没拿着教师资格证,三单位过节不发花生油。”这句话在微博上被热烈讨论,回味悠长。
张海宇扮演的“国民姐夫”范程远处在女强男弱的婚姻关系里,不时冒出的青岛口音让本地观众顿觉亲切,严重的拖延症更易让年轻人产生共鸣。接受采访时张海宇的阐释带着冷幽默:“《一宅家族》的编剧刚好也是青岛人,是我在中戏的大学同学,找我来演这个角色可以说是量身定制。范程远在剧中是青岛大学图书馆学的博士,读了七年没毕业,但我到现在还没考证青岛大学图书馆学有没有这个博士学位点。我们都是青岛人,对于这个青岛角色,编剧写起来比较顺手,我演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
“范程远”的角色具有非常强的弹性,作为马家的“赘婿”,他能屈能伸,遇事先认错,技能点满满,从厨艺到针线活全包。张海宇把自己对青岛男人的观察融入了角色中,“这个角色比较特殊,他本身是个高学历,又是家庭煮夫,这种反差容易制造喜感。范程远平时说话文绉绉的,做事的时候又那么接地气,他的包袱比较密集,喜剧点也偏年轻。”
回顾国产喜剧的发展之路,从《我爱我家》《家有儿女》《武林外传》到《爱情公寓》,喜剧与家庭题材密不可分,《一宅家族》的走红也回归了这条道路,马家爷孙加上“国民姐夫”不断生产新笑点。近年来的国内情景剧比较四平八稳、现实主义,不会用太复杂的形式去包装,而《一宅家族》20多分钟的体量、年轻化的台词贴合了新时期受众的口味,被白领观众当做午间娱乐。张海宇表示:“《一宅家族》的剧情虽然发生在一个家庭里面,但剧中还是有许多舞台化的设计,还有一些演员直接面对镜头(打破第四面墙),这都是跳出现实主义的一些表达方式,让观众更有感触。剧中探讨的‘地方男孩’等话题,符合当下考公、考研群体的心境,他们观剧会非常有感触。”
生活提炼,角色符号
8月18日,《一宅家族》收官,张海宇表示,“范程远的柴米油盐与老马家的故事暂告一段落,可生活的苦辣咸甜永不落幕,马桃是范程远的幸福归属,也祝大家都寻找到自己的幸福。”在张海宇看来,《一宅家族》收官只是一个逗号,他期待能够有二三四五六(季)。网友也纷纷呼吁把“国民姐夫”范程远送上春晚。范程远不像是标准的“青岛小哥”,但又带着青岛男人的味道,他也是张海宇观察生活之后呈现出的一个有别于北京男人、上海男人、重庆男人的血肉丰满的角色。“青岛男人不仅看重事业,也很注重家庭。在菜市场、超市里,青岛男人的身影也不少。网上往往提到山东大汉、大男子主义,可能青岛男人做了一个中和,他们各个方面都能照顾到。可以说,青岛男人比较幽默,语言生动鲜活,性格直爽又不失聪慧。”未来,“范程远”有望在观众心目中形成类似《六人行》里的罗斯、《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之类具有强烈识别度的角色。
“来,美女,进来看看,看好了可以试。”“你去那个名店试试,那里买一件,这里买三件,这是名牌‘抓抓’。”2013年,张海宇凭借原创幽默系列视频《青岛大姨》走红,卷发、金丝边眼镜配花色丝巾,一口地道蛤蜊味青岛话,让这位“大姨”成为他首个有全国影响力的喜剧角色。“可乐雪碧咖啡茶,亲爱的乡亲喝点啥?”三年后,张海宇在《今夜百乐门》里塑造了空姐“薛不惠”,展现了极强的角色创造力和剧本功底。在张海宇之后,对于“青岛大姨”的演绎成为一种“接力”,短视频平台里常见一些仿作。一个经典角色是否包含着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成分?对于经典角色的诠释是否要尊重其人文价值和格调定位?张海宇坦言,“喜欢一个角色也好,喜欢哪个演员的呈现也好,对此进行模仿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去高度还原别人创作出来的形象,拿着已有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直接去牟利,这特别不合适,会给人造成不舒服的感觉。”提炼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市民角色,意味着为城市增添了一个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青岛大姨”也好,“国民姐夫”也好,张海宇展现了市民文化里最有活性、最接地气的那部分。
演员,普通却有门槛
“演技”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短视频时代来临,“素人入侵”的现象成为常态,参差不齐的作品充斥,而粉丝也将流量当作表演的指标;另一方面,观众对演技的标准也逐渐清晰,《演员请就位》等综艺把演技的层次、递进、高下展现在镜头前。《演员请就位2》里,张海宇凭借《我是路人甲》中魏星一角获得四位导师高度评价,陈凯歌导演高度评价其为“这个舞台上的一个发现”,尤其张海宇吃番茄一幕,“吃下的不止是甜美的果实,更是对梦想的渴求。”《我是路人甲》原作导演尔冬升也高度认可张海宇的表现。对于演员这个身份,张海宇初心不改,“我很早就演过话剧、舞台剧、音乐剧,对于‘演员’我有一个特别简单而且没有变过的标准:演员就是具有表演能力和专业素养的、靠演戏吃饭的职业。我自己也是一直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这一点一直没有变。”
“现在确实是流量的时代,有表演欲的大有人在。街上、地铁里、商场里,突然你发现身边有个人演起来了,然后一整个移动的剧组就出现在了身边。我发现,所谓演员这个概念在当下不断破壁、不断被打破,变得好像没有门槛了。然而真的放到戏剧、影视的专业领域里,我个人还是认为必须有专业的素养和能力培训,而不是真的没有门槛。”张海宇对于表演有着较真到虔诚的态度,“所谓的流量数据都在不断更新换代,今天他高了,明天她高了,但是能不能靠演技吃饭、把表演当作长久的职业,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我只是建议,大家的表演不要去打扰别人的生活,当街就表演起来,真是让人细思极恐。表演是一个严肃行业,一定是有门槛和专业度的。”
随着影视行业逐渐复苏,张海宇的新作也在今年集中发布,电影《1921》、喜剧《一宅家族》以及他参演的《百变大咖秀》等综艺节目已经与观众见面,接下来电影《被害人》、电视剧《女心理师》《珠圆玉润也倾城》(暂定名)将相继推出。众多观众把张海宇定位为“宝藏演员”,他持续创造的出彩角色,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多棱面视角,从中可以看见一个从青岛走出的演员、明星和表演艺术朝圣者。
回青拍戏,实现“朝九晚五”
2008年,张海宇从青岛一中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踏上了坚实的艺术之路。“虽然我在中戏不学表演,但我在高中进行了比较专业的表演训练。青岛一中的孙小斐、刘艳明两位老师是我表演的启蒙者,整个高中对于我个人而言总有一种在上大学的感觉,那时候不断接受表演训练、写剧本。两年左右的训练让我记忆深刻,提前找到了人生方向。当时因为热爱电影,又担心自己达不到演员的条件,所以也想过往导演、编剧方向发展。”
跟众多青岛籍演员一样,回到青岛的张海宇自动调整到“本地人模式”,“我走到哪里都一定保留着家乡口味,脑袋里经常想到青岛炸肉、海菜凉粉、啤酒蛤蜊,还有鱿鱼、拌海螺都是我非常喜欢吃的菜。”谈起青岛风物张海宇忍不住笑意,“青岛老街里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小时候住的地方,比如八大峡、中山路,还有‘波螺油子’。新城区也让我惊喜,晚上去小麦岛走走,很多新景点美到哭。在青岛无论任何一个海滩,都令人特别享受。”
张海宇近期在黄岛拍摄新作《天才基本法》(暂定名),“我在剧中饰演一个对数学有执念的老师。”随着众多剧组持续涌入,影视产业界对西海岸新区也加深了认识,“青岛的拍摄环境跟横店区别很大,古装戏、民国戏在横店拍摄的比较多,当地有些现成的景可以用到。西海岸则吸引了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戏、后期制作需求多的戏,这也是青岛发展影视产业的特色。”回青岛拍戏,让张海宇在紧张的工作行程里得到了极大放松,“首先西海岸真的特别美,整体环境和拍摄条件都很方便。回到家乡拍戏,拍完了就可以回家,有一种朝九晚五、上班下班的感觉。我梦想以后所有的戏在这里拍,就可以不用每天在北京奔波了。”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