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选择》:立足百年党史 书写人民画卷

  作者:杨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煦(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栏目历经一个月播出了20集文献纪录片《人民的选择》,取得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作品聚焦“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一特殊视角,艺术呈现了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真理。

  立足百年党史,书写人民画卷。纪录片《人民的选择》通过采用真实史料、历史影像、专家解读以及亲历者口述的方式,艺术地展现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影片采用历时态与共时态相结合的叙事视角,用“人民和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为线索,将宏大历史题材与丰富细节相融合,在众多主旋律影片中交出了精彩的答卷。首先,历时态的叙事视角为《人民的选择》增添了宏大叙事的历史积淀感。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的28年浓缩于20集的大历史叙述之中,将“人民的选择”这一中心作为历史进程的叙述脉络。譬如,第四集《星火燎原》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提出,彰显了人民军队为人民利益而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宗旨。珍藏于中央档案馆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资料展示,还原了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创新性结合的结晶,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其次,共时态的叙述视角在每一集中都融入了人民与共产党的血肉联系,回答了“人民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这一问题。纪录片以翔实的党史史料、珍贵的影像展现了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秉持建党初心,铸就人民根基。《人民的选择》以艺术的样式诠释了党依靠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凸显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这一历史真理。例如,第十集《敌后战场》讲述了开明乡绅李盛兰将珍藏的800余斤古铜钱献给八路军制造枪炮的故事,第十二集《胜利反攻》讲述了人民群众为新四军筹集粮草的故事,仅一个镇就筹集了四万多斤的粮食,揭示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人民军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障。

  凸显艺术真实,抒发革命炽热情怀。作为一部文献纪录片,《人民的选择》采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影像,以期获得让历史更为生动,让党史更加鲜活的艺术效果。其中,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被娓娓道来,亲历者的真实讲述,以及专家的讲解,让影片具有了丰富的质感。如第二集《革命先锋》中毛泽东化名钟英所签署的召开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是中共四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此次会议第一次明确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问题;第三集《浴血奋起》,首度还原了李大钊行刑现场照片,深入讲述了其就义前的英勇事迹。此外,影片借助大量真实生动的历史细节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第五集《铁心跟党》讲述了毛泽东替沙洲坝人民挖井,让当地人民喝上了清澈的水;第九集《到延安去》,首次公开了欧洲记者沃尔特·博斯哈德拍摄的延安在抗战时期的影像资料,这是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片中首次披露的在海外发现的陈乔年履历表,让观众进一步认识了先烈“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的英勇革命精神。一个个真实的细节故事紧紧扣住主题,通过亲历者的口述、历史资料的呈现成了整部纪录片的灵魂,印证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一真理。

  纪录片《人民的选择》以党史为鉴,以人民群众为峰,谱写了信仰的力量。期待未来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奏响时代的乐章。

  《光明日报》( 2021年08月11日 1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