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8月4日电 题:阳光很烈,他们很美——定格这些高温下的坚守
新华社记者
连日来,骄阳似火,气温不断攀升。在疫情防控、灾后重建、重大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劳动者们不惧烈日高温,用奉献和汗水诠释着奋斗的意义。
疫情防控人员:关键时刻,我们要顶上
自7月30日发现两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重庆市、区相关部门立即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人员和环境采取防疫措施。在两位确诊患者曾活动过的重庆江津区、大渡口区,来自15个区县的约300名医护人员组成支援队伍,会同属地医护人员,累计对管控区域内25万余名群众开展了全员核酸检测。
近日,重庆市气象台多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在江津区,气温已连续多日超过37摄氏度,地面温度更接近50摄氏度。身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医务人员们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湿了又干,双手在手套里被汗水泡得发白、发皱。
“护士同志,快来,喝点冰的解解渴、降降暑再忙吧!”江津区双福街道一家奶茶店的老板给医务人员们送来了100杯冰镇奶茶。群众陆续自发送来了多种清凉解暑物品,“我们又帮不上忙,只有给他们提点冰水来喝……”
“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福城社区核酸检测点护士吴双双说。
“41℃”。看着温度计上的数字,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光华派出所民警苏晓瑞深吸一口气,熟练地穿好防护服,走进了因疫情被隔离管理的成都青羊区优品道曦岸小区。
他一直执守在疫情防控核心区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为隔离群众送去生活物资、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进入涉疫小区进行耐心劝导和政策宣讲,核酸集中检测点也有他维持秩序、疏导交通的忙碌身影……
“关键时刻,我们要顶上!”苏晓瑞说。3个小时的工作后,他脱下防护服,全身已经湿透。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又迅速投入下一轮防疫工作中。
供电抢修小组:克服困难,让城市早日恢复正常
4日下午1点多,在国家电网郑州供电公司保电人员陈珂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凤台路与郑汴路交叉口的一处地下配电房。在这个有些昏暗的地下室,室温达40多摄氏度,比地面还高不少。陈珂和他的同事们依然“全副武装”——身穿长袖长裤式的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汗珠不时从帽檐下滚下来。
前不久,由于暴雨导致地下室进水,这处配电房被泡进了深达两米的积水中。此刻,抢修小组正在配电房里忙碌。
“我们这个小组有8个人,负责3个配电房的抢修,昨天已经完成了1个。”陈珂说,目前正在进行的主要是高压柜烘干、清洗以及试验工作。“烘干机工作时,我们采取轮班制,一组人忙完就上到地面通风降温后再下来,目前已经连续工作三天三夜了。”
“郑州刚经历了洪灾,目前正经历疫情,大家都很不容易。我们也会克服困难,争取早日让全市的供电系统完全恢复正常。”陈珂说。
4日下午,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郑州新区收费站的应急通道上,收费站工作人员正身着防护服来回进行消杀工作。
应急通道旁,郑州新区收费站班长武欢欢和同事一起指引车辆快速通行。武欢欢说:“收费站设置了一上一下两条专用应急绿色通道,保通岗位24小时全天不间断在岗,保障应急物资快速免费优先通行。虽然天气非常炎热,但这是我们职责所在。”
城市建设者:干这份工作,要展现出大伙儿的精气神来
持续的高温天气,给各地坚守在一线的建设者带来“烤”验。
4日下午的北京气温超过30摄氏度。雷雨即将到来,空气格外憋闷。在这种环境下户外施工作业,比经受骄阳炙烤更具挑战。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地上,300多名北京建工建设者紧张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灌作业。汗水滴下,手里的活儿却未停。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属于“超大、超深”高难度工程,建成后将成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
自去年开工以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这意味着更多工作要由钢筋工、木工等手工作业工种完成。
“高温下劳动条件艰苦,我们安排工人错峰施工,但一些工种也需要彻夜加班,要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尽可能抢工。”北京建工项目常务副经理龚彪说。
正午刚过,中铁九局四公司沈阳地铁4号线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搬运模板。此时,地面温度显示38摄氏度,模板表面温度更是高达40多摄氏度。他们皮肤晒得黝黑,豆大的汗珠时而顺着脸颊滴落在模板上。
“天儿热,但大家状态丝毫不减。干这份工作,就早已做好了思想准备,展现出大伙儿的精气神来!”项目工班长苏占伟说。
为了保证高温作业的建设者身体健康,项目部从加强防暑降温物资储备和加大对施工作业人员的保护力度方面入手,通过采取“干两头、歇中间”错峰防暑作业和加强设备检查巡视等措施,确保施工生产有序进行。(记者周闻韬、董小红、高搏扬、张骁、张浩然、丁非白、杨钰晨、赵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