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林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立足实际,深入挖掘民族文化,打造民族特色品牌,多举措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建设壮大民族学会 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该县先后成立壮族学会、彝族学会、苗族学会、瑶族学会,并引导和资金支持各民族学会开展民族文化调研和举办民族特色活动,各学会都成立有自己的文艺队,挖掘和培养少数民族文艺骨干,创作和编排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进一步促进了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除了民族学会,该县还抓好民族文化自组织的发展,西林民族音乐学会、民族山歌学会、民族服饰文化协会、交谊舞协会等自组织已成为唱响西林民族文化的主力。在2021年7月初举办的百色市第六届文艺汇演中,西林县的《秀美西林》《唱党史》分别获音乐(歌曲)表演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乡村振兴交响曲》获戏曲、曲艺表演奖二等奖,《岑门雄风》获戏曲、曲艺创作奖二等奖,舞蹈《句町女人》获优秀节目奖。在2021年6月底该县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经典红色歌曲合唱大赛中,有11个参赛队伍引用了地方的少数民族歌曲,让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得到很好发展传承,那佐苗族乡更是把壮语、苗语、瑶语和汉语都融入了《感党恩》的合唱曲目,即接地气又唱出正能量,一首首民间传唱的音乐、一曲曲新编的民族音乐,都唱出了西林民族文化的多样多彩。
创建文化传承基地 培养文化传承新人
在各乡镇创新性的培育和打造建设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积极引导乡土文化传承人培养新人,增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目前,西林共有76项民间习俗文化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自治区级7项,市级9项,县级60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5个,4人获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人获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打造民族精品文化 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该县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等工作,近年来共编撰句町民族文化研究丛书12本。积极打造非遗文化精品,充分挖掘句町文化、壮族“欧贵”婚俗和“泼水节”、瑶族“盘王节”、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等节庆文化,提升民族凝聚力,其中《龙崖外》《欧贵》《唱娅王》三项民间民俗文化分别被列入自治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由西林主办,北京广西文化艺术促进会承办的大型民族音乐舞蹈诗《唱娅王》在中央民族大学大礼堂上演,同时参加了大型联欢会“走进壮美广西”节目表演、召开《唱娅王》专家座谈会,通过专题汇演、节目表演、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把西林县古老而深厚的壮族文化展示推介出来。
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 延续传统文化文脉
为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该县围绕“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延续句町文化文脉”的保护主题,通过成立组织机构,扎实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不同学校安排不同传承项目内容,例如西林县民族高中负责传承民间舞蹈《春牛舞》、西林县八达镇二小负责传承《驮娘江壮族山歌调》等,同时,各学校积极建设民族文化宣传设施、购置民族文化器材、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开设民族文化课程等,并充分利用三月三、端午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举行民族特色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风民俗,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为加强县域民族文化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水平,该县投入800万元,依山傍水建成占地面积达3万平方米,植入民族文化元素,彰显句町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公园;建成2000米的沿河文化长廊,雕刻展示西林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民风民俗以及西林古建筑、句町古国文化。投入4750万元建成一座集大舞台、观众大厅、文物展厅等功能齐全的句町文化艺术中心。同时,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展现乡村传统文化魅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文化滋养。目前,西林县岑氏土司古建筑群(宫保府)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林宫保风情岛被评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京桂古道茶园被评为广西三星级乡村旅游区。该县还连续举办了句町文化艺术节、“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节、“农民丰收节”、跨省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等,如今,跨省歌王角逐市场已在该县形成常态化,已在该县连续举办五届桂滇黔“跨省歌王”山歌大赛,联合举办四届滇桂壮族布侬山歌大赛,马蚌一江唱三省的“泼水节”,更是唱响了整条南盘江,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也实现了民族文化成果共建共享。(陆靖、韦素雪、黄蓝莹)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