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利走向胜利——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碑文敬读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位于江苏省海安县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内。纪念碑碑身如一把直耸云霄的刺刀,用古铜色天然花岗岩拼接砌成,拔地而起,直刺蓝天,象征着当年新四军指战员驰骋华中战场的那种英雄气概。碑高27米,“2、7”寓意“七战七捷”;碑基四周有7个几何形的坑穴,寓意新四军指战员在7个战场上留下的足迹;主碑四周是凹凸不平的喷砂地段,意指新四军指战员走过的崎岖、曲折、坎坷道路,也寓意战斗在河沟纵横、水网交错的里下河地区;级级升高的台阶,意指新四军从胜利走向胜利;主碑四周筑有7道錾假石挡土墙,寓意新四军似铜墙铁壁、坚不可摧;碑前两侧建有2只“祝酒杯”,意谓军民举杯同庆七战七捷的伟大胜利。在纪念碑碑墙上,刻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九个大字,内镶黄金,由原华中野战军第七战纵队政委姬鹏飞亲笔题写。碑文如下:

  一九四六年六月,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七月中旬,盘踞在南通的国民党第一绥区司令汤恩伯(后为李默庵),指挥五个整编师、十五个旅共十二万人,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犯。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率部在苏中地区进行自卫反击。从七月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七日,连续七仗,仗仗胜利,歼敌五万三千余人,是谓苏中战役。当时人民解放军延安总部发言人称这一战役为“七战七捷”。战役的主要经过:第一战,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宣家堡泰兴战斗,我军先机制敌,歼敌三千余人;第二战,七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如(皋)南战斗,我军远道奔袭,全歼敌一个师部,一个旅及另一旅的大部,共一万余人;第三战,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三日海安战斗,我军在运动防御中,毙伤敌三千余人;第四战,八月十日至十一日李堡战斗,全歼守敌和援敌一个半旅,共九千余人;第五战,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丁堰、林梓战斗,我军插入敌后,全歼丁堰守敌交警总队五个大队和林梓守敌一个营,共三千余人;第六战,八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邵伯战斗,我军以连续出击和白刃格斗,血战四昼夜,歼敌二千余人;第七战,八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如(皋)黄(桥)路战斗,我军采取攻黄救邵战法,在运动战中歼敌两个半旅,共一万七千余人。我军参加此次战役的部队为华中野战军第一师、第六师、第七纵队、第十纵队及华中军区第五旅、特务团、炮兵团共三万余人。苏中地方武装、民兵、人民群众参战和支前者有数十万人。我军伤亡一万余人。英烈战功,永垂不朽!苏中战役之所以获得大捷,主要是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和参战军民同仇敌忾、勇猛顽强、以一当十、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之结果;军事指挥上的深谋远虑,机智灵活,英勇果断,亦是重要关键。战役的主要指挥员粟裕同志,是我军杰出的军事家,他和谭震林同志等对战役作出的伟大贡献,将永垂史册。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员会

  江苏省人民政府

  公元一九八七年七月立

  碑文立意高远、思想深刻、文字简洁,阐述了苏中七战七捷的由来和主要经过: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面对进攻华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华中野战军同优势敌人连续进行七次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5万余人,占进犯苏中解放区总兵力的40%。战役结束后,延安总部发言人盛赞了这七次作战,称这一战役为“七战七捷”。

  对国民党全面内战的反击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撕下和平的伪装,悍然发动内战,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在华东地区,国民党军将进攻的重点直指毗邻上海、南京的苏皖解放区。他们纠集11个整编师、31个旅,共27万兵力,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以淮北为重点,以淮阴、淮安为主要目标,发起全面进攻。7月,国民党首先以5个整编师、15个旅的兵力,由泰州至南通一线,向苏中地区扑来,企图一举消灭华中野战军。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根据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指示,我军准备在国民党进攻后,出击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7月13日,中央军委致陈毅、张云逸等的电报中指示:待敌向我苏中苏北开展进攻,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

  连续作战,七战七捷

  苏中战役分为两个阶段。7月13日至8月3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华野主力第一师、第六师和第七纵队于7月13日分头向宣家堡、泰兴城发起攻击(第一战),激战至15日拂晓,歼敌整编第八十三师十九旅大部,初战告捷。接着,华野主力转兵东向,直插如皋以南,经过18日、19日和20日3天激战,取得如南战斗(第二战)胜利,歼敌整编第四十九师师部、第二十六旅全部和第七十九旅大部。之后,华野将主力第一师、六师撤至海安东北地区休整。7月30日,国民党军以7个旅5万之众进攻海安。华野七纵3000余人在海安及外围地区实施运动防御,与敌连续奋战四昼夜,至8月2日战斗结束,歼敌3000余人,取得海安防御战(第三战)的胜利。

  8月10日至27日为战役第二阶段。8月10、11日,华野主力突袭李堡(第四战),歼敌整编二十一师七旅全部和敌整编四十九师一〇五旅旅部以及三一四团。8月21日晚至8月22日,华野主力出其不意攻击丁堰、林梓(第五战),歼敌5个大队以及整编二十六旅残部一个营。在邵伯防御战(第六战)和如黄公路遭遇战(第七战)中,又歼敌第九十九旅、一八七旅全部以及七十九旅的一个团和整编二十五师2000余人。

  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典范

  苏中战役,是全面内战爆发后在华东地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粟裕成功运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作战原则,显示出杰出的指挥艺术。根据战场矛盾的主次、轻重、缓急,一仗一仗地打,一个一个突破,以此来带动全局工作。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苏中战役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1946年8月28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各战略区首长电,通报粟裕、谭震林部的作战经验指出:我军主力只有十五个团,但这十五个团是很充实与很有战斗力的,没有采取平均主义的补充方法。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例如八月二十六日集中十个团打敌两个团,八月二十七日集中十五个团打敌三个团),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庄广雷)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