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着》到《许三观卖血记》,从《兄弟》到《第七天》,余华的每一部新作都是一场写作的突围,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时隔8年,余华携全新长篇小说《文城》归来。自2月22日开启全网预售,《文城》预售首日登上当当新书销量榜第一。记者从出版方获悉,该书首印50万册,预售第二天加印10万册,将于3月3日正式上市。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蕃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文城》的开头,最会讲故事的余华用简单几句话,就把读者一下子拉到了一片广阔而富裕的土地上。
随着叙述的展开,背着巨大包袱的男人林祥福缓缓走来。原本是北方富家少爷的他背井离乡,千里迢迢来到名为溪镇的南方小镇,逢人便打听一个叫“文城”的地方。这部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余华之前的作品少有着墨的清末民初,以林祥福的寻找为起点,一个纵贯中华南北版图、横跨清末民初乱世的传奇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与余华以往的小说围绕一个主要人物或家庭展开的叙事模式不同,《文城》是一部更加丰富立体的群像小说,写了许许多多小人物的命运。他们有来自北方的青纱帐或南方的芦苇荡,有来自气派的宅院或破旧的茅屋,也有来自衰落的王朝或动荡的民间……而这些
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最最普通的平凡人。
透过这些底层小人物的视角,余华将宏大的历史纳入日常生活,由此得以窥见历史是如何与个人命运紧密纠缠。评论家杨庆祥在读完《文城》后感慨:“好的作品不会产生距离,尽管《文城》写的是过去,但我们读完后会觉得,书中的人好像就活在我们身边。”
《文城》封面上,一个男人眉眼低垂,眼中隐隐含着泪水,将落未落。余华曾在随笔中提到,由于小时候住在父亲工作的医院附近,他经常能听到来自医院太平间的哭声。他的小说里写了许多哭声和眼泪,《文城》也不例外。它们并非人物软弱的象征,而是他们高尚的体现。执着的寻找、无私的相助、艰难的抉择……这些人物行动中都包含着最真切的情谊和最纯粹的善意。“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余华如是说。
作者:包永婷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