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产业创新生态、共谋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召开

  1月28日,由中国知网、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联盟联合主办的“十四五”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共建产业创新生态 共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与会专家重点围绕企业技术创新、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区域一流创新生态打造、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和高效协同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联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致辞中表示,核心技术掌握牢,才能建设制造强国,才能使实体经济跟数字经济交相映辉,共同繁荣发展。谭建荣认为,本次论坛的召开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当前疫情防控下,如何做好产业创新是新的议题。他表示,要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把产业创新工作做得更好,推广应用到每个企业、每个领域、每个产业,才能真正使“中国制造”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中国知网CEO 张宏伟在致辞中指出,产业创新发展有赖于产业创新生态的完善,离不开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产业链上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离不开产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生态对外部知识的吸纳能力和产业知识的内部流转利用效率,取决于各企业和产业管理部门的大数据知识管理和利用能力。中国知网联合清华和大数据技术应用联盟共同组织开展此次论坛,旨在搭建一个能够充分交流分享产业创新发展实践探索及理论创新的平台,推进政产学研各界共同致力于产业创新发展。

  会议由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联盟秘书长石义涛主持,共分为五大主题单元,分别为“产业创新大脑”启动,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创新,中国产业发展前景和方向聚焦,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生态构建,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路径探索与创新实践。在论坛主题报告环节,来自政产学研各届的专家从产业创新、产业创新生态构建、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为“十四五”时期产业创新生态构建、各区域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建议。

  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黄维,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陈劲分别以“‘柔性电子+’未来产业”“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突破路径”为题做分享。

  “柔性电子学之父”,中国有机电子学科、塑料电子学科和柔性电子学科的奠基人与开拓者黄维院士在报告中指出,进入智能时代的中国,必须把自身的发展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颠覆性创新定义国家未来。为了加快国家颠覆性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进一步夯实关键的学科基础,在科学技术前沿领域参与全球竞争。柔性电子是一门高度交叉融合的颠覆性科学技术,应用领域非常宽广,聚焦柔性电子领域的自主创新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柔性电子+”将在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借助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发展,建立一个全新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柔性电子+”未来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发展好我国柔性电子产业,实现开道超车,黄院士提出要努力发展根部技术,加快打造中国碳谷。他表示,未来中国碳谷的建设将会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一条中国科技工作者引领的发展之路。

  陈劲从我国当前科技创新的主要成就和问题出发,就当前我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科技战略和科技资源的顶层设计提升科技创新规划的统筹性和精准性、加强制度政策供给的集成和联动、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深化产学研协同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进一步发挥“揭榜挂帅”的机制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提升人才和资金等关键要素的创新支撑能力等多个破解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的突破路径。

  中国产业发展前景和方向聚焦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军,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分别从研究与应用角度,分享了中国新经济发展、高速列车技术与产业创新、区域产业创新生态打造等内容。

  许宪春以“中国新经济:作用、特征、挑战与建议”为主题,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为大家分析了中国新经济的作用、特征,指出了新经济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恢复以及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针对当前新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给出了促进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王军在题为“中国高速列车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的模式与实践”的报告中,系统介绍了我国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与产业的核心特征、“技术+产业”的双元驱动机制,并思考展望了未来高速列车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而给出了“持续沉淀,打造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应用于一体的高端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共享、全链共赢的创新机制;坚持产业链自主可控;拓宽“产品+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探索市场要素驱动的产品定制与产业协同”的举措建议。

  朱李鸣在“产业创新生态如何区域化打造——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的报告中,基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规划建设案例,为大家分享了对产业创新生态如何区域化打造提出的经验建议,为全国其他区域的产业创新生态打造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生态构建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花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纪珍,分别为大家带来了“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创新生态的构建”“数据要素、数字经济与数权世界”的主题报告。

  王花蕾从创新生态与技术创新、数字经济与创新生态、创新生态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出发,向大家分享了数字经济条件下产业创新生态的构建思考和政府工作建议。李纪珍从创新着眼,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数据要素与国家发展、区域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关系,揭示了数据要素的重要性。同时,李纪珍也指出了数据确权难的问题,并深度剖析了未来的数权世界。他表示,保护数据安全对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路径探索及创新实践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王震坡、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副会长王聪生、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孙殿义分别从新能源汽车、能源、区域智库建设等方面讲述了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路径探索及创新实践。

  王震坡在题为“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技术在产业创新中的应用”的报告中指出新能源汽车与大数据融合是大势所趋,产业的数字化带来汽车产业三纵三横的整体的价值体系的提升,汽车产业的数字化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条件,并进一步深化了汽车产业的数字化。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大数据核心技术,从横纵向角度,可以形成移动装备的产业链以及实现跨行业、跨产业的产业链分布和形成。

  王聪生以“未来能源与数字化转型”为题,重点介绍未来能源的发展趋势,他表示,未来能源转型的趋势是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化、清洁化、终端能源电气化发展,而数字化技术在此过程中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数字化技术与能源行业的高度融合,智能化将成为能源数字化发展的高阶阶段。

  孙殿义在“创新科技赋能产业 造福山东——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实践”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山东产研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围绕山东产业未来发展需要,长期服务于产业创新发展,为产业源源不断提供创新生产力。通过培育新业态和延伸产业链,通过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绿色技术的赋能,让山东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持续开展融合创新,探索出一条山东省体内、体外双循环的、安全可控的、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道路。

  本次论坛上,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与中国知网共同启动了“产业创新大脑”,为产业创新发展聚智赋能。同时作为“产业创新大脑”的第一个成果——CNKI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也在会上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在“产业创新大脑”的启动会上指出,“为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特别是利用好产业技术经济数据,提升对产业技术发展的动态洞察和可视化水平,并进一步运用科研大数据分析以及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产业链安全和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亟需加快开发‘产业创新大脑’”。

  “产业创新大脑”致力于“产业链安全的动态监测,产业‘卡脖子’技术的深度剖析,产业技术供给信息的智能推送,产业链优化升级的战略决策”,进而为加强颠覆性创新能力建设,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提高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的创造能力,突破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完善技术创新治理体系建设,充分释放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建成更高效率、更强活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供源源不竭的助动力。

  CNKI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中国知网基于自身的世界知识大数据与大数据融合技术,面向产业统筹规划、科学决策以及协同创新的专业化产业大数据运行平台。该系统将搭建三级服务体系,在宏观层面上服务区域政府产业升级科学决策、在中观层面上服务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在微观层面上服务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区域协调稳定发展,补全各环节发展短板,为区域、产业、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赋能。(宫辞)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