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医生】
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当医生的快乐
——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黄国宁
光明日报记者 李宏 张国圣
“虽然辛苦一点,但很值得。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医生,可以帮助更多的不孕家庭。”五月中旬的星期一上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与生殖研究所门诊,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黄国宁忙碌了一个上午,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歇了一口气。
开创西南地区试管婴儿手术先例
1983年,24岁的黄国宁从重庆医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工作。1996年,当了13年妇产科医生的黄国宁,和几名同事在台湾专家的帮助下,成立了遗传生殖研究所,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探索。
“试管婴儿并不是直接通过试管来孕育一个婴儿,而是将原本自然怀孕在输卵管内完成的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移到了实验室里完成。”黄国宁说,在当时,试管婴儿是名副其实的高精尖技术,国内只有几家医院有实力开展这项技术,且成功率仅有10%到20%。
经过学习和钻研,1996年7月,黄国宁对首批接受试管婴儿手术的患者实施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手术。“当时没有经验,内心还是比较紧张的。”黄国宁回忆,这是他和他的团队首次尝试试管婴儿手术,也是西南地区首例试管婴儿手术。这次手术让一名患者成功受孕。术后,该患者顺利生下西南地区首名试管婴儿。
要攻克难关就得狠下功夫
首名试管婴儿成功诞生后,如何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成了黄国宁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探索的课题。
以研究单精子卵细胞内显微注射这一技术为例,那时,黄国宁几乎每天蹲在实验室里用废弃的卵细胞做练习,常常忙到凌晨三四点。一个精子正常只有几微米,要先在显微镜下把它放大数百倍,再精准地注射到卵细胞中,从当时的条件来看,具有相当高的难度。
“开始的时候,最大的难关不是设备问题,而是技术问题,只有没日没夜地学才能攻克难关。”为学习当时最先进的冷冻胚胎技术,黄国宁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学习。两年时间学成后,他很快就返回重庆,将自己所学全部教给同事。4个多月后,黄国宁和研究所的同事都能熟练掌握这项技术。直到现在,这项技术也是生殖研究所医生们的必备技能。
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黄国宁还积极掌握生殖领域的发展动态,建立了20余种单基因遗传疾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并主持了辅助生殖实验室智能化的设计及建设研发工作,已在全国多个生殖中心进行技术推广。
“我们一年有30多万人次的门诊量,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来自市外。”黄国宁说,目前,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已经完成9万多个取卵周期,仅去年一年就有10500个周期。
当医生就得首先为病人着想
“当医生就是要想方设法解除病人的痛苦,改变病人和其家庭的命运。”这是黄国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建立了腾讯微博账号,利用休息时间与病人及时沟通,为病人解惑答疑。
黄国宁建议医院设立军人、贫困病员以及失独高龄妇女费用减免制度,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如今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每个月都会给部分家庭贫困的患者减免费用,已累计减免费用达80多万元。黄国宁说:“很多病人花光积蓄四处求医,就为了想要个孩子,最后找到我们,我觉得当医生要把病人看得最重。”他亲自接诊的云南缉毒武警、西藏边防军人、残疾人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病员已经超过1000人次。
不坐诊时,黄国宁也会经常到门诊转转。“这个病人门诊费就免了吧。”“检查的钱能少点就少点。”遇到家庭条件不太好的病人,同事们总能听到黄国宁的轻声叮嘱,“他说这些话从不让患者听见,说完就继续巡查。”
在细微之处替病人着想,这也是黄国宁形成的习惯。有一次,注射室里一名护士正在给患者注射,另外几个患者也跟进来在一旁等着。黄国宁看见后,请其他人先到外面等:“你打针的时候,别人盯着你看,你肯定也感觉不舒服。”
不管患者来自哪里,黄国宁都耐心细致、真诚相待,为每位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他带领的团队为国内外不育症夫妇提供先进的助孕技术,共完成人类辅助生殖助孕治疗周期50000余个,累计出生“试管婴儿”25000余名。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24日 03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