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26日)
在江苏盐城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
16只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
在超过50名志愿者、媒体和公众代表的见证下
成功回归野外!
这不仅是一次与自然的温柔告别
更刷新了盐城
单批次放飞东方白鹳的历史纪录
01
定格·
归野时刻
上午9时,放飞仪式启动
16只经过精心救治和野化训练的
东方白鹳
从特制的转运箱中被逐一放出
它们或探头张望,带着一丝好奇
或在平地上缓缓踱步
感受久违的自由
或迫不及待地奋力振翅,直冲云霄
洁白的羽翼在九龙口湿地的
水面上空划出优美的弧线
场面壮观而感人
细心的工作人员
为每一只白鹳都佩戴了身份环志
其中两只更装配了
北斗定位“小脚环”
它们未来的迁徙轨迹将被全天候追踪
为保护研究提供宝贵数据
几只起初稍显犹豫的白鹳
很快也追随同伴的身影
融入蓝天
逐渐消失在湿地的天际线中
它们的旅程,刚刚开始……
02
缘起·
从“过客”到“常住”的生态奇迹
东方白鹳,全球仅存约5000只
是名副其实的“鸟中大熊猫”
它们传统上
在俄罗斯远东和我国东北繁殖
在长江中下游及华东沿海越冬
然而,近年来
它们的身影频频在盐城驻足
甚至安家落户
盐城地处
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
关键节点
其丰富的湿地资源、持续向好的
生态环境和日益完善的保护机制
产生了强大的“生态吸引力”
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
选择从“过客”变成“常住居民”
据国网盐城供电公司
与当地观鸟协会联合统计
2025年全市已发现163个
东方白鹳繁殖巢穴
出巢幼鸟533只
繁育成功率高达85.69%!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生态成绩单”
03
挑战·
甜蜜的烦恼与守护者的智慧
这份“生态喜讯”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盐城平原地区自然高树稀少
电力铁塔因其高大、稳固、无遮挡
成了东方白鹳筑巢的“首选”
鸟巢中的枝条和排泄物
可能导致线路短路、跳闸
甚至威胁到鸟儿自身的安全
此外
幼鸟因跌落等需要救助的情况
也时有发生
在部分养殖区
白鹳觅食鱼苗蟹苗也易引发
与养殖户的冲突
如何化解“鸟线冲突”
守护这些珍贵的“国宝”?
面对挑战
国网盐城供电公司积极行动
探索“生态+电力”发展模式
实施国网“候鸟生命线”项目
将生态保护前置到电网建设前端
联合林业、湿地管理部门、观鸟协会等
众多力量
构建起东方白鹳联合救助机制
“防”在事前:
利用大数据预测筑巢热点
提前在铁塔关键部位安装
绝缘护套、挡板等防护装置
(护鸟装置利用率提升70%)
有效隔离了鸟巢与带电设备
保障人鸟安全
“救”在及时:
设立专属东方白鹳联合救助点
提供24小时应急响应
形成了“救助-康复-野化-放归”的
标准化流程和梯度策略
“护”在长远:
通过安装北斗定位脚环进行科学追踪
深入研究其生存状态与迁徙规律
至今,该机制已成功救助放飞了
30只东方白鹳
一张由政府、企业、社会力量
共同编织的
守护东方白鹳的“生命之网”
在盐城悄然成型并日益牢固
04
延续·
放飞之后,故事更精彩
放飞,从来不是终点
而是科学保护的新起点
那些佩戴着定位脚环的白鹳
正源源不断地传回珍贵的“旅行日记”
追踪数据揭示了许多惊喜:
东方白鹳的迁徙路径
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灵活
打破了传统模式
部分个体甚至选择在盐城实现
“越冬-繁殖”两栖驻留
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
2023年被救助放飞的“千伏安”
它已成功完成了
盐城-内蒙古-江西的完整南北迁徙
并于今年春天再次回到盐城
有望在此开启它的首次繁殖
盐城,正在成为东方白鹳
新的、重要的家园
东经120.1度,北纬33.4度
——这组经纬度坐标
标记的不仅是地理位置
它标记着一场跨越物种的信任与守护
标记着盐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
有力证明
更标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坚定承诺
正如一位长期参与救助的
电力人所说
“守护电网安全,也守护这些精灵
守护生态
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未来”
东方白鹳选择了盐城
而盐城,正以智慧和温情
拥抱这份来自天空的信任
综合| 苏电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