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
人体腠理开泄,出汗成为常态
然而汗出有常亦有异
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脑病科主任医师熊家平提醒
要分清是正常排热还是病态虚汗
1
异常出汗有什么病症?
熊家平指出,夏季汗出增多需首先辨明成因。高温环境中的适度排汗属于生理调节,是预防中暑的自我保护。
但若出现突发性大汗淋漓,伴随面红目赤、烦渴急躁等症状,则多因暑热湿邪入侵肌表,迫使津液外泄所致。
更需关注的是虚性汗症——有些患者白天稍动则汗如雨下,常感疲惫心慌,此为气虚失固;另有人夜间入睡汗湿衣被,醒后汗止却手足心发热,实属阴虚火旺。
2
中医如何调汗?
中医调理环环相扣,需要标本兼顾。首先,需要直击病因,扶正祛邪。若因风寒,则需疏风散寒,可用生姜红糖水以开泄腠理;若因湿热,则需清利湿热,可用绿豆薏仁汤以解除内蕴。
其次,对症收敛。中医认为,大汗淋漓易导致心慌、头晕、血压不稳等气阴耗伤之象。此时,及时用煅牡蛎、浮小麦等具有收敛固涩之效的药物,有助于减少汗液流失,防止气阴进一步耗损。
第三,长期调养需要滋阴补液,固护根本。尤其在芒种这样易耗津液的季节,更需注重滋养阴液,可选用沙参、麦冬等性质平和、具有滋阴生津之效的药材或食材进行清补。
3
芒种补液有讲究
科学补液是预防汗症、维护健康的重中之重。熊家平对此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建议:
补充水分首选温热的饮品,以温开水为主;
解暑可选菊花茶、金银花茶或淡绿茶;
出汗多时可喝淡盐水或椰子水补充电解质。
他还提醒,补液需讲究方法,提倡“少量频饮,未渴先润”。不要等到口渴难耐时才大量饮水,应养成定时、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使身体始终处于水分充盈的状态。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张金玉 通讯员:胡梦 曾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