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掀起一股“晒背风”,网友认为这是“不要钱的‘天灸’”,可以祛寒湿、减肥等。那么,晒背真能养生吗?
答案是肯定的。广东省中医院邹旭教授介绍,民谚曰:“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说,从“夏至日”开始往后数,数到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今年头伏7月11日、中伏7月21日、末伏8月10日,这三天都属庚日,选择这三个庚日晒背及四肢,能达到同气相求的效果。
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特别推崇晒太阳的养生方法,指出这样有助于补充人体阳气。他的老年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中有云:“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因此,三伏这段时间做足日光浴,不但能补充身体阳气,还能祛除陈年痼疾。
另外,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晒太阳是流通气血、令阴阳相和的良方,具有调动人体抗病能力、改善人体代谢等多重功效。
那么,三伏天晒太阳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在时间选择上,优先推荐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当然三伏期间的其他时间也可以。而一天中则基本上午都可以晒。但也必须根据个人耐受程度及阳光的猛烈程度来决定。小孩、老人、体虚的人建议晒较早的太阳。
在所晒部位上,由于人体阳经多循行于背部,而四肢乃诸阳之本。因此晒太阳时可背向太阳晒背及四肢。
在时长上,初次可先晒15至20分钟,主要了解一下自己身体的耐受度,如果觉得舒服还能接受,可以循序渐进适量增加时间。成年人每次晒背20分钟至1小时为宜。儿童皮肤娇嫩,每次晒背可缩短至15至20分钟。老年人时间可适当延长。但千万不要贪图功效,把皮肤晒伤晒痛,更不可长时间暴晒,以免中暑。
另外,晒背也有一些注意事项,例如:不可直接曝晒头部,建议用帽子遮挡头部。饭后建议休息半小时再晒,晒中需及时补充水分。晒太阳之后毛孔打开,需要在阴凉处及时把汗湿的衣服换下来,不可直接吹空调、喝冷饮。孕期身体情况比较特殊,不能随意扰动气血,要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
转自:“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