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春佳节之际,北京人艺的春节贺岁剧目都备受期待。今年以全新创排的新戏《正红旗下》作为开年大戏,不仅寓意着新年新的开始,同时也是北京人艺在70周年之后,面对新起点向观众展现的新面貌。1月18日起,《正红旗下》登陆首都剧场,陪伴观众过一个热闹的文化年。
2023年开年,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停演休整,北京人艺以一部全新创排的大戏《正红旗下》,与久违的观众再次相聚在首都剧场。这部由老舍原著、李龙云编剧的作品,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本高度,在二度创作上也将充分展现人艺优势,为观众带来正宗地道的“北京味儿”。该剧由院长冯远征与青年导演闫锐共同执导,濮存昕、杨立新、梁丹妮、王茜华、于震、王刚、傅迦、吴珊珊等实力演员组成超强阵容,人艺数十位优秀青年演员参演,观众看到北京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的舞台传承,在新春佳节收获一份独一无二的戏剧体验。
《正红旗下》是老舍先生创作生涯的最后一部小说,诞生于1962年,老舍先生离世时,这部遗作尚未完全收尾。以《小井胡同》等京味儿戏闻名的著名编剧李龙云,在老舍先生去世后,改编和续写了这部作品,使其成为一部完整的戏剧剧本。全剧以老舍自传体的形式,从老舍的第一视角来讲述故事,将自己出生前后,清王朝没落黄昏中的北京城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舞台上。剧中老北京人在和平年代的生活状态和乱世中对民族精神的坚守,无不体现着作者的悲悯情怀和自我省察。两位文学大家在作品中实现了一次精神上的相遇,将他们对北京文化的理解注入作品,串联起一个个形形色色的鲜活人物,“还原”出一个具有时代印记的北平城。
将老舍先生的作品《正红旗下》搬上舞台,对北京人艺来说有着传承和创新的双重意义。70年前,人艺的开局《龙须沟》演的是老舍先生的作品,70周年后人艺的新开局也是用了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的原著加上李龙云先生的改编、续写,人艺希望用这两位京味儿作家的作品来开启人艺新的征程。
北京人艺排京味儿戏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但此次的《正红旗下》恰恰是要让观众看到在传统之上,有着创新表达的“新京味儿”。《正红旗下》既延续了北京人艺京味戏独特的表现力,也带给观众一种意想不到的观演体验。作为一台群像戏,《正红旗下》的场次众多,出场人物众多,剧组演员多达40人。这既是作品的难点,同时也是亮点。北京人艺素来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见长,剧中这些鲜活的人物,哪怕只有一场戏,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让大家看到既是京味戏,又是创新,年轻人能够喜欢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话剧《正红旗下》导演冯远征说:“所以在表演上也是,也会调整他们的表演节奏,还有舞美设计、音乐、灯光,我对灯、对音乐的要求,就是北京的元素,但是一定是现代的。”
濮存昕饰演的老舍作为剧中的“灵魂”人物,打破了现实与非现实,实现了与自己、与时代、与观众的实时交流。剧中最后一段独白由濮存昕自己创作,朴素真实的台词展现了老舍的精神世界,勾连了舞台上下。
该剧的整个舞台表达都区别于以往传统的京味儿戏。众多的场景中,不见熟悉的市井小院,京城宅门,而是代之以红色的屋顶,整齐的琉璃瓦。以象征的元素,写意地表现出北京的特点,既有代表性又有视觉上的冲击。以屋顶为视觉中心的舞台上,演员穿梭自如,完成一次次时间与空间的分割与串联,既写实又写意。导演与舞美设计常疆一起强调了“既是北京的又是现代的”这一理念。除了舞台设计,在舞台表现形式上也大胆借鉴中国传统戏曲的样式,结合舞蹈的形式,展现出八旗的场面,让观众在宏大的气势中,想象出当时的生活。
《正红旗下》将在首都剧场上演至1月28日
内容来源:BRTV新闻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