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家住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刘卓(化名)与家住石家庄市灵寿县的张晓强(化名),在中考结束后,分别与河北汇纳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下了《衡中模式灵寿护驾疃高中保本科升学协议》,以每年8000元的学费入学灵寿护驾疃高中。然而,三年来,刘卓、张晓强与200多名同学在汇纳教育的安排下,先后辗转石家庄市灵寿县与藁城区不同的学校就读。今年两人高考总成绩分别为200多分与300多分,均没有达到河北省高考本科录取分数线。
既然盖子已经揭开,此事恐怕就不能以涉事公司给家长退费来画上句号。一方面,该公司到底有无高中办学资格,这个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家长、社会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另一方面,涉事民办高中与该公司签订的合作办学协议,是否本身也构成违规?值得追问的是,在那份奇葩的协议签订后,200多名学生先后在两所学校上学、没有老师就上自习、统一模考没有参与资格、部分学生没有高中学籍,一连串的反常现象发生,难道在当地教育部门眼中都是正常的?要知道,这样的“忽悠”,不仅是骗取家长的钱财,更是在拿孩子的人生和前途开玩笑。对于这样的“歪门邪道”,公共部门理应扮演好监管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