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
全国多地出现暴雨天气
各地气象部门迅速行动
多措并举应对雨情汛情
今天
我们用三个案例
看他们如何守护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01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柳树镇薛家湾村暴雨引发洪水。 供图:永登县气象局
甘肃永登小时雨量达96.4毫米
“发令枪”击中关键 近五千人化险为夷
8月2日,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柳树镇薛家湾,天色骤然如墨,雨水倾盆而下。短短一小时内,降雨量达96.4毫米,庄浪河水位迅速上涨,漫过警戒线,洪峰流量直冲234立方米每秒。
就在一天前,兰州市气象台预报员经分析研判,确认结论:“永登东北部,8月2日到4日,强降水!”
2日清晨,这份预警信息已抵达兰州市防汛工作微信群。9时49分,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通过应急广播、短信平台传递至各级责任人,覆盖3.8万人次。永登县常务副县长马鹤林抵达县气象局,现场调度指挥。
永登县气象局工作人员正在制作发布8月2日的暴雨红色预警。供图:永登县气象局
在预警发出的同一时刻,县应急管理局局长王兴仁的手机响起了。他面色骤然凝重:“要抢在洪水前头!”不到半小时,应急指挥中心已灯火通明。
柳树镇党委书记韩贤文接到“叫应”电话,是下午两点多。他立刻抓起另一部电话:“河洪道、地灾点,按预案,马上转移,一个都不能落下!”
镇村干部挨家挨户敲门、呼喊、劝导。在红城镇凤山村大桥附近河道内工地,面对前来组织转移的凤山村党支部书记哈宪章,项目经理起初还心存犹豫:“这雨看着大,但停得也快吧?”
哈宪章浑身湿透,指着身后浑浊汹涌的河水:“再不走,命就撂这了!”看着哈宪章急得通红的双眼,经理用力一挥手:“撤!”工地近千名工人迅速集结。养老院里,工作人员一边安抚行动不便的老人,一边紧张有序地组织撤离。
雨势如注。在争分夺秒的转移之后,薛家湾及下游河洪道11个工地、1家养老院、292处地灾点风险区域,966名施工人员、74位老人和员工,连同1460户3859名受威胁群众,近五千人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
当洪水裹挟着泥沙退去,留下一片狼藉,但无一人伤亡。
永登县此次化险为夷,背后有着依托国债项目打造“兰州市水旱灾害防御气象服务系统”有力支撑。它将雷达回波、地面雨量监测与格点预报产品编织成一张精密之网,精准锁定风险沟道,量化洪水威胁等级,将气象、应急管理、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数据汇聚在同一个数字平台,形成坚实合力。
8月3日晚,窗外雨声渐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潘喆听取汇报后,对气象工作表示肯定:“气象预警是防汛救灾的‘发令枪’。这一次,枪声不仅及时,而且精准地击中了关键。你们用科技和责任,织就了一张守护生命的安全网。”
02
8月4日,邢台市任泽区天口镇出现强降雨,全市各部门闻汛而动、协同作战。 摄影:安兰
河北邢台出现强降水天气
争分夺秒抢出转移“窗口期”
8月4日,河北省邢台市任泽区天口镇降水量达到218毫米——相当于4个小时将半年的降水密集泼洒在每一寸土地上。然而,在暴雨发力的那一刻,一场分秒必争的“气象保卫战”早已打响。
8月3日一早,任泽区气象台预报4日将有一次降水天气过程,雨量分布不均,个别站点雨量较大。3日20时,根据最新会商研判,任泽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启动暴雨四级应急响应。
当晚的值班室灯火通明,大家紧盯着雷达回波。23时,市气象局主要负责人电话连线任泽区气象局,叮嘱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提前发布预警,及时“叫应”,全力做好气象服务保障。
邢台市任泽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全力做好气象保障服务。 摄影:安兰
“回波强度逐渐增强,移动速度很快,马上进入任泽区!”随着雷达回波的快速移动,敲击键盘的声音也变得密集。4日6时5分、19分、33分……暴雨预警在120分钟内提档升级至红色,“闪信”发布、电话“叫应”等工作有序进行,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汛应急大网迅速织成。
邢台市任泽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及时维护雨量筒,确保雨量数据及时、准确传输。 摄影:安兰
6时33分,天口镇党委书记张翼的手机屏幕上显示“闪信”系统弹出的暴雨红色预警信息。气象预警信息穿透雨幕,直达基层责任人手中。乡镇干部闻令即动,防汛预案瞬间激活,应急管理、交通运输、住建等部门共计80余人下沉一线,协助乡镇开展老旧房屋排查、转移摸排等工作,4辆泵车开展抽排作业,安全转移安置孤寡老人。
正是这争分夺秒的应急联动,为隐患摸排、转移人员抢出了“黄金窗口期”。当大暴雨狂泻而至,农田和村庄被淹,但没有出现人员伤亡情况。
今年7月,任泽区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乡镇履行职责,建立起权责明晰、协同高效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从数据到预警,从屏幕到人心,每一次精准“叫应”,都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誓言的无声践行。
03
北海市消防员正在转移受灾群众。供图:北海市融媒体中心
广西北海遭遇特大暴雨
精准预警吹响防御“冲锋号”
8月5日至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袭击,合浦县闸口老圩观测站累计降水量达450.6毫米,斜阳岛羊尾岭站监测到11级阵风,北部湾海面风浪汹涌。面对这场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极端天气,北海市气象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风雨中践行气象担当。
每一次升级的预警信号,都是与暴雨赛跑的冲锋号。8月5日清晨,一场递进式服务的防御战拉开。6时28分,北海市雷电黄色预警信号率先发出,6时45分,合浦县同步响应。随着雨势愈发猛烈,8时11分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9时22分升级为红色。20小时内,20余次雷电、暴雨、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密集发布。
北海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严密监测降雨态势发展变化。摄影:沈千
南康社区干部邓英说:“接到气象预报后,我们立刻组织低洼地带群众转移,南康镇政府以及各个村的社区均设置了安置点,确保受灾群众有遮风挡雨的地方。”
“北海市过去1小时雨量:南康68.9毫米,预计未来3小时铁山港区和银海区仍有20毫米至50毫米强降雨。”8月5日,气象服务群里的信息每半小时滚动刷新,实时数据成为防御决策的“晴雨表”。
过程中,气象部门与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共享各类气象数据,全市各部门迅速行动,紧密协作,共同形成防御合力。
政府工作人员转移受灾群众。供图:北海市融媒体中心
“多亏预报及时,不然被淹的可不只是屋子了。”看着淹没到肩膀的水位,已经安全转移的群众不由感叹。截至8月6日12时,全市紧急避险转移488人。
风雨渐歇,气象人的坚守仍在继续。
转自:《中国气象报》
作者:于仕琪 李森 安兰 赵娜 沈千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