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2023-03-18 11:37来源: 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号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留学归来研发导弹

  身处逆境不离导弹

  生病卧床牵挂导弹

  第一枚弹道导弹

  第一枚搭载核弹头的导弹

  第一枚潜地导弹

  ……

  中国战略导弹事业的每个里程碑

  都镌刻着他的名字

  他就是“两弹一星”元勋

  中国固体战略导弹奠基人

  黄纬禄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01

  1916年12月

  黄纬禄出生在安徽省芜湖市

  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南京大学)

  1945年进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

  攻读无线电专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黄纬禄目睹了导弹的巨大威力

  从那一刻起

  年轻的他就在内心深处

  种下了研制导弹的种子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1957年

  在成立一年的中国导弹研制机构——

  国防部五院

  黄纬禄开始了他的导弹人生

  从此

  黄纬禄和战友们隐姓埋名

  艰苦攻关

  开启了我国导弹研制的新征程

  1960年11月5日

  “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这是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1964年6月29日

  “东风二号”发射成功

  我国成功走上导弹自行研制的道路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1966年10月27日

  两弹结合试验成功

  我国具有了战略威慑能力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短短10年

  中国导弹事业走过了

  从仿制到研制的自主创新之路

  取得被国外称为

  “像神话一样不可思议”的进步

  02

  1967年

  一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科技项目

  在荒漠中悄然展开

  20世纪60年代

  新中国国防安全受到挑战

  潜地导弹研制工程势在必行

  时任火箭控制系统所所长的黄纬禄

  临危受命

  调任“巨浪一号”导弹研制工程的总负责人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美国的第一枚北极星导弹从设计到完成

  前后花了七年时间

  耗费了大量模型弹

  研制经费高达20多亿美元

  这个经费标准对当时的中国来说

  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黄纬禄感到了压力

  既没有资料

  也没有经验

  更不可能向其他国家学习

  这些现实问题

  统统摆在了黄纬禄和工作人员们面前

  03

  经过无数次发射实验和不断改进

  1975年

  “巨浪一号”的设计工作宣告完成

  此时距离最初的论证已过去整整十年

  1980年10月

  期待已久的实弹实验阶段正式开始

  1982年10月7日15时14分01秒

  “巨浪一号”点火升空

  然而 由于发生了意外

  第一次试射宣告失败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黄纬禄经过慎重思考后判定

  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都没有什么问题

  第二发试射可以继续进行

  在第一次试射失败的五天后

  “巨浪一号”的第二次试射

  进入倒计时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黄纬禄

  时任“巨浪一号”总设计师

  发射过后,一步一步都在脑子里,像演电影一样。这几天,基本上就睡不着,所谓茶不思饭不想。

  1982年10月12日下午

  潜地导弹如蛟龙腾越出水面

  喷吐着白色的云柱直刺高空

  “巨浪一号”潜地导弹发射成功!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海岸上的居民不约而同地雀跃欢呼

  而此时却不见黄纬禄激动

  或许这一次成功

  早已在他心里用无声的语言描绘过多次……

  04

  这是一份曾被保密多年的手稿

  写下它的人正是黄纬禄

  为使导弹

  “飞得稳、打得准、炸得狠、射得远”

  他和研制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黄纬禄的女儿黄道群曾回忆

  由于父亲连续加班

  自己经常几天都见不到他

  “有一次

  父亲拿了一件汗背心

  让我姑姑帮忙缝补

  姑姑问

  衣服怎么会破在这个地方?

  父亲平静地说

  心口痛

  揉得久了就破了”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巨浪一号”潜射导弹的成功发射

  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

  掌握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

  待黄纬禄与同事们向世人证明

  中国人靠自己也能造出导弹时

  他却已落得一身病痛

  66岁那年

  由于过度操劳

  黄纬禄的体重减轻了11公斤

  人们说

  黄老是剜下自己的血肉

  补在导弹上了!

  对此黄纬禄却说:

  “11公斤相对于动辄以吨计算的导弹来说

  算不了什么

  但是将这血肉‘补’在导弹上

  成就的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骄傲!”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2011年

  “巨浪一号”总设计师黄纬禄去世

  享年95岁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

  黄纬禄曾深情地说:

  “假如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他一生“为国铸剑”,临终前的话令人感动

[责任编辑:李丁丁]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20
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
20
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9
5月18日上午,大熊猫“兴兴”和“靓靓”结束11年的旅马生活,启程回中国。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
19
5月18日,河北唐山南堡盐场的工人将收获的春盐装船(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盐场的35万亩盐田迎来春盐收获期,工人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收获,盐田里处处繁忙景象。
19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不断探索“博物馆+”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把考古现场“搬”进展厅、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
1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