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繁华的广州北京路在将近1000年前被称作“双门底”,在清代还有“岭南第一街”的美誉。至今,仍有部分老广州人会把北京路中段称作这一名字。 1244年,广东经略安抚使方大琮,将原为广州城南门的清海军楼改建为长十丈四尺、深四丈四尺、高二丈三尺的大楼,楼下有两并排大门,俗称“双门”。
因附近店肆、民房均居双门之下,这一带得名“双门底”,逐渐发展为闹市。 明、清时期,商贾云集于双门底,以书坊、古董市和花市闻名。双门安放有铜壶滴漏,长滴不绝,以此报时,周边百姓通过它安排婚葬祭祀等重要活动。1919年,广州拆城墙开马路,此后,双门底先后改称永汉路、汉民路、北京路。
如今,北京路步行街正中央摆放了一座原铜壶滴漏的仿品,继续见证广州商贸风华。(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7月8日,广州市公安局“平安广州宣讲团”组织学生等走进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近距离感受水上警察装备和救援技能,在互动体验中学习安全知识。据介绍,平安广州宣讲团成立至今已有10年。截至目前,已举办近300场宣讲活动,走进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等场所,带给大家“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主动传播”的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