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泉共存:大漠奇观的保护之道

2022-07-25 08:48来源: 半月谈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金沙环碧水、清泉映鸣沙。在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以独特的大漠奇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一睹其芳容。山泉共处,沙水共存——沙漠奇迹为何能延续数千年?走进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半月谈记者带你揭开“千年之谜”的神秘面纱,探寻沙泉共存的保护之道。

沙泉共存:大漠奇观的保护之道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沙泉共存航拍照片 郭刚 摄

  大漠奇迹:沙泉共存

  敦煌,既是极旱之地,也拥有神奇的沙漠绿洲。敦煌以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闻名于世,而鸣沙山月牙泉作为敦煌生态健康状况的“晴雨表”一直备受关注。

  水沙共存,延绵千年,沙不进泉,水不浊涸。月牙泉因其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被称为“沙漠第一泉”。巍峨的鸣沙山像卫士一样,守护在月牙泉四周。在茫茫的沙丘衬托下,月牙泉的恬静一览无余,可谓“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月牙泉边芦苇茂密成林,随风摇曳,沙沙作响,蓬勃之气溢于水边。最令人称奇的是,鸣沙山“经宿风吹,辙复如旧”,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稳定的金字塔外形。

  独特的大漠奇观每年都吸引无数中外游客不远万里而来,渴望一睹其风采。凡来过的游客,皆为此种大漠奇迹所震撼,也会异口同声地提问:历经千年,沙泉如何得以和谐共处?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资源保护所所长李海江说,鸣沙山月牙泉是世界上具有独特性的景观资源,神奇的风力作用正是沙泉共存的奥秘。

  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屈建军研究员团队的监测和研究发现,三组不同风向的风沙运动促成了鸣沙山的形成。东北风、西北风和偏南风交互发力,三组风力不分伯仲,最终实现了输沙动态平衡,这是鸣沙山月牙泉长期和谐共存的主要原因。白天沙子被风吹落到沙山下,晚上又被风裹挟吹回到沙山上。“一上一下”达到了动态平衡,使得月牙泉长久以来得以安然生存。

沙泉共存:大漠奇观的保护之道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 郭刚 摄

  科学保护:奇迹延绵

  21世纪初,鸣沙山月牙泉也曾遭遇过沙移水涸的风险。工作人员监测发现,鸣沙山逐渐对月牙泉形成夹持之势,表现为北沙山南移,南沙山北移,对沙山下月牙泉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

  为此,当地政府寻求科研人员的支持,加大对月牙泉的科学保护和治理力度。2008年起,屈建军带领团队与景区管理部门协作研究,先后建立了多个定位观测站点,并通过区域环流特征分析、局地气流观测、风沙活动监测、沙山形态测量、风洞试验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等多种科学手段,最终找到了风沙问题的根本原因,解除了泉水被沙山掩埋的危险。

  屈建军团队的研究发现,近几十年来,月牙泉周边的高大乔木、上风向建筑物等阻挡了景区内的东北风,减弱了东北风的风速,破坏了原有三组风向的输沙动态平衡,抑制了风沙自然流场,导致原本稳定的金字塔沙丘形态日积月累发生了改变,造成沙山变形移动,进而威胁到了沙山下的月牙泉。

  和其他地区风沙防治思路不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鸣沙山月牙泉共存的前提并不是防风,而是要保持自然条件下风的动态平衡。“一般来说,防风固沙要造林,但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因为要保护的是自然的沙漠景观,不但不能过多地种植高大乔木,而且周边不能有太高的挡风建筑。”屈建军说。

  对此,他们提出了全新的治理措施。打开风道,还原风沙自然流场,从而恢复鸣沙山与月牙泉的和谐共存。近年来,敦煌市相关部门完成了景区内外部分挡风建筑的移除以及周边树木的改造,并且在景区内打造了“人工戈壁”地貌,就连景区内的卫生间也修建成流沙形状,以减少对风场和沙丘形态的影响。

  敦煌市委书记石琳说,通过科技工作者和政府部门的合作研究,敦煌不但明确了沙泉共存的机制,而且开展了系列治理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风的通道一打开,大风将沙子刮得离月牙泉越来越远,大漠奇观沙泉共存得以延续。”

  多方合作:绽放异彩

  月牙泉边,芦苇青青养眼;沙山耸立,黄沙漫漫壮观。

  近年来,月牙泉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保护。景区还不断加强与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合作,加大了对月牙泉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力度——先后建立了智能数字化水资源监测管理信息化平台,完善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监测网络,完成了月牙泉泉形修复,并通过禁止在月牙泉周边区域开采地下水、增加党河河道行水时间和下泄生态流量等一系列措施,全力保护和治理月牙泉。

  相关措施的实施使得月牙泉变得更加“丰腴清丽”。景区提供的数据显示,月牙泉水域面积由2012年约12亩扩大至目前的24亩。月牙泉水位明显上升,保持在1.6米左右,最大水深保持在2.2米。经过保护治理,月牙泉周边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展现出水草丰茂、鱼翔浅底的喜人景象。

  鸣沙山月牙泉在得到科学保护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开发。每逢旅游旺季,五湖四海的游客来到鸣沙山月牙泉游览赏景,体验滑沙是必备娱乐项目。为了满足游客需求,兼顾保护沙泉景观,景区每年会开放部分鸣沙山攀爬区域,让沙山轮流休整的同时,也能让游客与鸣沙山有更多亲密接触的机会。

沙泉共存:大漠奇观的保护之道

  游客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游览 张晓亮 摄

  大漠奇观,沙海奇迹。这张敦煌乃至中国的“千年名片”,正以更新更靓的美丽容颜娴静示人,流光于世。

  半月谈记者:张文静 郭刚 王植樱 

[责任编辑:侯甜]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这是5月21日拍摄的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顶板浇筑施工现场。当日,历经40余名建设者连续35小时昼夜奋战,云南昆明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明挖区间顶板浇筑工程顺利完成,为长水机场航站楼建设及渝昆高铁后续架梁铺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连日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农业技术人员抢抓农时,应用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大垄垄上密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加紧开展大豆播种工作。连日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农业技术人员抢抓农时,应用卫星导航技术以及大垄垄上密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加紧开展大豆播种工作。
22
连日来,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块块散落在大地上的调色盘。连日来,随着气温持续升高,位于山西南部的运城盐湖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象,从空中俯瞰,如同一块块散落在大地上的调色盘。
22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20
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
20
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9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