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2022-07-08 18:39来源: 央视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 通讯员 耿帅 王晓龙 崔倩文)近一周,全国多地迎来高温天气,其中7月7日兰州最高温度达到39摄氏度,不少人直呼,今年夏天太热了。对一些特殊岗位的人来说,面临的“烤”验要远超普通人,一起来看看高温下的劳动者,看他们在酷暑中的坚守。

  烫脚!地面温度达62摄氏度

  位于新丝绸之路枢纽站兰州北特大编组站的兰州西车辆段,被称为中欧班列的“门诊”,高峰时期负责来自陇海、包兰、兰新、兰青和兰渝五线汇聚的中欧班列车辆列检工作,每年多达5900多列的编组让作业场一片繁忙。

“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王铁林(左)正在给同事讲解

  只要列车进站,不论何时检修员都要到位。

  下午2时左右,X8420次中欧班列抵达,这辆班列只在作业场经停35分钟,检车员要迅速“把脉问诊”,准确发现和消除各类故障隐患。

  此时,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车辆段列检场的地面温度已飙升至62摄氏度,兰州西车辆段货车检车员王铁林早早穿戴好防护用品来到作业场,走在路上,甚至有点烫脚。

“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列检场地面温度已达62摄氏度

  列车进站,王铁林和同事们迅速到位,半蹲着接车,眼睛不停地“扫描”着车下部件。车停稳后,做好防护的检车员拿着手电走到列车尾部,弯下腰,用手中的检车锤敲打着连接车厢的车钩。

  “闸瓦就是列车的‘刹车片’,如果磨损超标,车辆制动就失效了,必须马上更换新的闸瓦,保障列车制动良好。”在确认车钩状态良好后,王铁林走到车轮旁,开始检查车辆闸瓦的磨损情况。

“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烈日下的检车员

“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列车下的检车员

  每天每班次10列车,王铁林和工友们要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走30公里,他们检车员就像列车“门诊”的医生,班列进站后要立即上岗,争分夺秒地检查列车的每一个零件,通常在三四十分钟内就要完成一趟列车巡检……

  车体温度近70摄氏度  烈日下30分钟内完成50辆车检查

  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嘉峪关运用车间列检作业场,检车员们也正在忙碌。

  因行车安全需要,货车列检作业都是在露天场所开展,场内任何可以遮挡烈日的设施,七月以来,持续高温天气晒得作业场犹如像一个大蒸笼。

“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嘉峪关运用车间列检作业场

  7月6日中午12时许,作业场地表温度已达到62摄氏度,对于检车员来说却是他们一天中最忙的时间。

“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工作中的检车员

  因为11时至15时是列检作业场的“交口”时间,这个时间段内列车密集到发,每条股道尽数满载,列车一列接着一列,完全顾不上休息。

  组长付彪和工友要在30分钟内对50辆车的100个转向架和车钩、200条轮对和轴承、400块闸瓦进行技术检查并对磨耗过限的闸瓦进行更换。

“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作业场的温度已达到63.2摄氏度

  “今天气温高,大家重点注意钩缓部位以及轴温检测,转向架一定要看到位,过限的闸瓦一定要及时更换。”付彪在对讲机中提示工友注意事项。

  “车体最高温度接近70摄氏度,作业时一不小心就会被车体墙板烫到”,付彪介绍说。

“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检车员在工作中

  检车员熟练地挥舞着检点锤穿梭于车辆之间,探寻“病害”,后背衣服已湿透,脸上汗如雨下,戴着的手套全是油污,手上还拿着工具,检车员们练就了侧脸在肩膀上擦汗水的技能,防止汗水流入眼睛。

  烫手的钢筋!最难的是钢结构焊接

  冬天钢筋太冰,夏天的钢筋则太烫手。高温天气下,对于工人来说,最难的莫过于钢结构焊接工作。

“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甘肃省中医院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工程,工作正在进行钢筋绑扎工作

  中建三局承建的甘肃省中医院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工程,即将迎来裙楼全面封顶,为此200余名建设者坚守在烈日下。

  一名劳动者说,夏天高温下,钢筋也会烫手,哪怕是戴着手套,不过最难的工作则是钢结构焊接,往往操作一会就已经汗流浃背了。

“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工人正在搬运解暑降温的西瓜和饮料

“烤”验! 烈日下坚守的劳动者

  酷暑下吃一块西瓜降降温

  作为甘肃省实施的首个国家级中医药传承创新项目、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该项目既要赶工期,又要做好防暑降温和安全生产。为了确保安全生产,整个项目部特地调整了作业时间,避开高温时段,为工人熬制绿豆汤等消暑解渴,现场更是准备了藿香正气水及急救药品等。

  在酷暑中依然在岗位上忙碌的他们,用汗水诠释着坚守和担当。

[责任编辑:黄童欣]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20
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
20
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9
5月18日上午,大熊猫“兴兴”和“靓靓”结束11年的旅马生活,启程回中国。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
19
5月18日,河北唐山南堡盐场的工人将收获的春盐装船(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盐场的35万亩盐田迎来春盐收获期,工人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收获,盐田里处处繁忙景象。
19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不断探索“博物馆+”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把考古现场“搬”进展厅、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
1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