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问世50年后,“中国神草”如何继续造福世界?

2022-04-25 18:44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今天(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如今疟疾被提及得越来越少。而上世纪50年代,我国有疟疾流行的区县达到1800多个,约占当时区县数的80%。当时的疟疾发病人数居各种传染病之首。

  直到去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并称赞我国经过70年不懈努力完全消除疟疾是了不起的成就。这个成就很大部分源自青蒿素的问世,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今年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这株“中国神草”如何继续造福世界?

  

  青蒿素问世50周年

  仍是世界抗疟首选一线药

  近日,记者走进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工作室,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两株青蒿标本,这是屠老为抗击疟疾寻找的良方。

青蒿素问世50年后,“中国神草”如何继续造福世界?

  △屠呦呦研究员办公桌上的青蒿标本

  工作人员介绍,1969年起,屠呦呦接受了国家“523”抗疟药物研究的任务,她先后进行300多次筛选试验,确定了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她新的灵感。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绞’就是把青蒿放在水里绞碎,不是传统高温煮中药。是不是温度影响了活性部位?在改进了试验步骤,用乙醚低温提取后,1971年10月4日获得了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提取物,这是青蒿发现史上最关键的一步。”‍‍

青蒿素问世50年后,“中国神草”如何继续造福世界?

  △屠呦呦

  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据世卫组织不完全统计,青蒿素作为一线抗疟药物,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从2000年至2015年,全世界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37%,病死率逐年下降60%。

  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廖福龙表示:“青蒿素应用了半个世纪,没有特别明显的抗药性,至今仍是世界抗疟首选的一线药物。尽管中国没有疟疾了,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因为全球还有疟疾,人类的命运是共同的。”

青蒿素问世50年后,“中国神草”如何继续造福世界?

  △青蒿素化学结构3D模型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规划主任佩德罗·阿隆索曾表示,几十年来,中国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对中国应对疟疾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显著影响。中国政府和人民一直在寻找创新方法,以加快消除疟疾。屠呦呦团队于2019年还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

  屠呦呦表示:“一旦疟原虫对其产生抗药性,疟疾将无药可治。适当延长用药时间,或者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所谓的‘青蒿素抗药性’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青蒿素作用于人体机制有了新的突破

  它的适应症可能会有所扩大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由受感染的按蚊叮咬,或者输血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提取青蒿素来治疗疟疾,并不是从野生青蒿中提取,而是种植的青蒿,我国所种的青蒿满足全球95%的青蒿素供应需求。

青蒿素问世50年后,“中国神草”如何继续造福世界?

  △屠呦呦研究员的笔记本和青蒿标本

  廖福龙介绍:“野生青蒿含的青蒿素含量相对很低,只有0.8%左右。目前提取青蒿素的来源都是种植的,全国有7万亩青蒿种植,从植物学的角度改良青蒿品种,使得青蒿素增加,目前可以达到提取2%的水平。”

  廖福龙表示,近几年,研究团队对青蒿素的研究取得了进展,青蒿素作用于人体机制有了新的突破。“作用的机理是多靶点的模式,疟原虫有很多蛋白,青蒿素跟它的100多种蛋白都可以结合,之后把这些蛋白变成了不能活跃的蛋白,疟原虫被杀死。这个模式就说明这个药物是好药,它不容易产生耐药和抗药性,只不过是敏感性有所下降。”

  今年是青蒿素问世50周年,未来,它的适应症是否会有所扩大?廖福龙回应,青蒿素具有比较独特的双氧桥的化学结构,将带来很多新的作用模式。

  廖福龙说:“在未来其他场合可能会应用,例如治疗红斑狼疮的应用。今年9月二期临床即将揭盲,揭盲之前还不知道它的效果。化学物质也有其他方面的作用,比如免疫调节方面,这一两年我们跟国外的合作也有一些基础研究,证明它能够杀灭结核杆菌,这以前都没有发现过,说明这个药是有其他方面应用前景的,今后值得继续探讨、发掘它的其他应用。”

  ▌本文转自: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王磊 樊新征

  总台央广记者/车丽

[责任编辑:李丁丁]
阅读剩余全文(
为你推荐
5月20日19时5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3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1
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小满节气将至,各地农民抢抓农时开展农业生产,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1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打造文旅新业态与消费新场景,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洛阳的独特魅力。
21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重点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通过重大文化设施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一批具有“海派”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0
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当日,由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建设、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超大直径盾构机“津城一号”顺利穿越海河,累计掘进里程超5000米。
20
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当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15时33分,满载460名游客的2025年“京和号”首趟旅游专列从北京丰台站鸣笛启程,开启为期19天的新疆南北疆深度环游之旅。
20
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西十高铁西起陕西省西安市,向东南穿越秦岭山脉,途经商洛市,终点为湖北省十堰市,正线全长255.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19
5月18日上午,大熊猫“兴兴”和“靓靓”结束11年的旅马生活,启程回中国。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当日清晨,大批当地民众自发聚集到马来西亚国家动物园与机场周边,与大熊猫依依惜别。
19
5月18日,河北唐山南堡盐场的工人将收获的春盐装船(无人机照片)。近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南堡盐场的35万亩盐田迎来春盐收获期,工人利用晴好天气加紧收获,盐田里处处繁忙景象。
19
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将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突破口,倾力建设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之城”,不断探索“博物馆+”融合发展路径,通过把考古现场“搬”进展厅、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手段,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
18
载入更多资讯
返回
返回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