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黎清 李俊 通讯员龚雨西
饱受尿毒症8年透析之苦,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各种并发症接踵而来,在38岁女子近乎绝望之时,其61岁母亲毅然决定“割肾救女”,以跨血型肾移植方式给了其第二次生命。2月15日,母女俩回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复查,结果显示术后均恢复良好。
■ 得了肾性高血压没在意
一年后被确诊为尿毒症
今年38岁的李女士是湖北荆门市人。2012年在广州打工时,她出现恶心、呕吐、吃不下饭等症状,以为只是普通感冒,自行吃了药。但症状反而更严重了,她前往当地医院就诊,被查出收缩压超过200毫米汞柱。
住院一周稳定了血压后,李女士回到荆门住院治疗,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三期,由肾性高血压引起。听说这种病没有更好的治疗方式,她在家休养了几个月,感觉元气恢复后,又前往广州继续打拼。
然而,2014年,李女士出现尿少、双腿水肿、再度全身乏力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她的血肌酐超过1000微摩尔/升,被确诊为尿毒症,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
■ 母亲难忍女儿受罪
毅然决定“割肾救女”
由于双肾衰竭,李女士无法排小便,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靠透析机排出毒素和尿液。有时两天不透析,她的体重便长了6斤,肚子胀得难受,走路腿发软,生活质量大幅下降。多年尿毒症还使她患上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病、高磷血症、心衰等严重并发症。
看着女儿日渐衰弱,母亲周红(化名)心如刀绞。由于迟迟没有合适的肾源,她便想把自己的一只肾给女儿,遭到女儿强烈反对。
铁了心的周红发动亲朋好友轮番给女儿做思想工作。她告诉女儿,没有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痛苦的事了。如果自己的肾能够救女儿一命,母女缘分还能延续多年。最终, 女儿被她说服。
2021年9月,李女士和母亲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求诊,咨询肾移植手术治疗事宜。副教授邱涛安排了详细的检查,发现李女士是B型血,她的母亲是A型血,两人血型不匹配,如果直接进行肾移植,可能会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及溶血反应。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可开展ABO血型不相容亲属供肾肾移植(俗称跨血型肾移植)手术。团队成员充分讨论,从该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后,考虑为李女士及其母亲施行跨血型肾移植手术。“我们先经过一段时间的‘脱敏’处理,清除李女士体内的血型抗体,达到手术要求后,再把其母亲健康的肾脏移植到她的体内。”器官移植科主任周江桥教授解释说。
■ 跨血型肾移植成功
母女术后一切正常
经过亲属肾移植相关配型检查以及前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湖北省活体肾移植伦理委员会的审核通过后,2021年12月下旬,李女士和母亲办理了入院手续,准备接受亲属肾移植手术。
在做了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器官移植科专家团队通过一次血浆置换便将李女士的血型抗体降至1∶4,达到跨血型肾移植的标准。同时,其母亲作为肾移植供体的检查也一切正常。2021年12月28日,周江桥及其手术团队顺利实施手术。母亲的肾刚刚被移植到李女士体内,在手术台上的她尿液便“喷涌而出”。
术后,李女士每天尿量正常。恢复良好的母亲出院那天,李女士紧紧地抱住她说:“谢谢妈妈,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目前,李女士定期回医院复查,各项检查指标良好,恢复正常生活指日可待。
链接>>>
跨血型肾移植
给尿毒症患者带来新希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周江桥教授介绍,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最有效的手段,但器官短缺一直是限制肾移植的最主要“瓶颈”。在我国,目前“家庭内互助自救”模式的活体亲属肾移植是部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选择方式。
以往,血型不相容被认为是肾移植“禁区”。据统计,在适合做活体亲属肾移植的病例中,约有1/3的供体与受体存在血型不相容情况。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跨血型肾移植手术的开展给更多尿毒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周江桥介绍,跨血型肾移植术前需要检测受体体内的血型抗体滴度,一般要求在1∶16以下。如果抗体水平高于该值,需要通过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抑制抗体产生的药物等手段将抗体降到安全范围内,才能进行跨血型肾移植。移植术后还需定期检测血型抗体水平。如果抗体水平再次升高,则需要对血型抗体进行处理,帮助移植的肾平稳度过排斥反应期。另一方面,由于患者血型抗体降低,免疫力也会进一步降低,要注意患者可能出现凝血障碍、抗感染能力急剧下降等状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周江桥表示,肾移植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70岁以上也有成功捐肾的病例,但总体偏少。亲属之间活体捐肾的年龄限制多为18岁至65岁。年龄下限必须是18岁,因为活体捐肾的公民必须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上限没有统一标准,与捐肾者的身体状态有很大关系。如果捐肾者身体非常虚弱,虽然没有什么疾病,也不一定适合捐肾。如果捐肾者身体状态非常好,捐肾年龄可以适当延长。对供体进行年龄限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证供体安全,而且要保证受体安全。首先要保证肾脏的质量,不能把一颗质量不好的肾脏给受体安上。再者,也要保证供体捐出一颗肾脏后的生活质量。
“跨血型肾移植的最大难点在于术前和术后如何控制排异、预防感染。”周江桥解释,由于术前通过血浆置换、强效免疫诱导药物的使用以及患者本身使用的3种免疫抑制剂,患者术后近期容易出现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性疾病。因此,建议跨血型肾移植患者在术后早期定期进行免疫功能监测,戴口罩,勤洗手,预防感染。
(长江日报记者黎清 李俊 通讯员龚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