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一个月,冬奥的脚步日益临近。近年来,伴随“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推动,冰雪运动正在不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越来越多人带来妙趣横生的体验。本周,浙江在线记者走进校园,走入雪场,循着浙江冰雪运动发展的轨道速滑,一窥浙江正在升温的冰雪经济。
室内滑雪课开进南方校园
课程放出两三秒就被抢光
上午10点左右,随着下课铃响,杭十四中康桥校区的滑雪教室开始热闹起来,六七个学生冲进教室,拿雪靴,戴头盔,再换上滑雪板,一系列动作显得十分熟练。不一会儿,教室里的滑雪机“嗡嗡”响了起来,只见学生们两两分组来到滑雪机上,先是扶住机器上的防护栏缓慢试滑,随后在老师指导下开始慢慢放手,匀速在“雪面”上悠闲滑行。
自该校2018年开设室内滑雪场以来,这样的场景在学校已屡见不鲜。浙江在线记者在现场看到,学校“滑雪场”主要由摆放整齐的滑冰鞋、滑雪板以及一台滑雪机组成。其中滑雪机类似常见的“跑步机”,机器上铺设白色的滑雪带,学生穿上滑雪板踩在呈斜坡式的“雪面”上,随着滑雪带向后运行,就产生了“滑雪”效果。
虽然不是在真正的雪面上练习,但学生们的兴趣仍然很高。学校滑雪教练吴丽介绍,因场地限制,滑雪课以选修课形式对外开放,每班人数在6-8人,“基本上两三秒就被抢光了。”
不用大老远跑去雪场练习,在校就能体验冰雪运动,还有专业老师教授技巧,高二学生石力没想到,还没去过雪场的他已经学会了滑雪。“跟着老师学了上下、悬停、转弯这些技巧,很独特的体验!”石力说。同样因滑雪课首次接触滑雪的还有田哲源,这是他第二年上滑雪课了,“学完后寒假去了雪场,真正的滑雪速度快一点,但基础知识都是在学校里学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后,田哲源已经能熟练掌握双板,如今,他正计划着让老师下学期加一些单板课程。
“从我的经验来看,学生课堂上学完之后,到真正的雪场初级赛道上完全没问题,而且后续能力提升也更快了。”谈及教学成果,吴丽表示,作为南方孩子,学生们大多是第一次接触滑雪,心理上有点恐惧,但慢慢熟悉起来,提升也非常明显。阅读全文→校园能滑雪、上课全靠抢 浙江这所学校将冰雪运动搬进课堂
15年雪期北“雁”南飞
东北汉子见证浙江冰雪蝶变
浙江的冰雪运动很早就已“萌芽”。从小众走向大众,一批南飞的北“雁”在悄然见证蝶变,来自黑龙江鹤岗的苏延龙正是其中之一。
“2007年的时候,我还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滑雪专业就读,那时就去过宁波商量岗滑雪场教滑雪,”在之后的十几年里,每年雪期(每年12月到次年2月)都是苏延龙与浙江冰雪的一期一会。宁波、温州、武义、文成、临安……在这些地方的雪场苏延龙都做过雪场滑雪教练团队的管理工作,也在过程中见证了浙江冰雪的发展。
浙江在线记者采访苏延龙 翁宇君摄
据悉,目前浙江室内、外滑雪场共16座,其中室内6座,室外10座。在苏延龙看来,南方的雪场正快速赶上北方的脚步,“南方的滑雪场虽说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快,这十几年里我在浙江各地的雪场辗转,明显能感受到在规模、专业度、雪质、硬件、设施、运营等方面,南方雪场已经不亚于北方的雪场。无非在天气方面,南方雪期不像北方那么长。”阅读全文→0℃潮流新趋势 浙江冰雪经济正升温
200名东北教练来浙做兼职
“我们到哪他们就滑到哪”
“嗯,那先约好了,到时候咱们来比比。”早在今年元旦前,苏延龙的微信就陆续收到了部分邀约。在南方雪场工作十来年后,苏延龙收获了一批忠实客户,“五六年前结识的滑雪发烧友,我们到哪他们就滑到哪。”
这是苏延龙第15年来南方“过冬”。来自黑龙江省鹤岗市的他,今年是云上草原滑雪场滑雪学校的校长,负责滑雪教练团队的教学管理工作。而在遥远的家乡,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某大学的行政老师。2007年,还是学生的他跟随学校大部队来到宁波的滑雪场担任滑雪教练,这次教练体验,让他之后每年冬天都与浙江“捆绑”在了一起。
苏延龙说,最开始,他只是作为教练往返于黑龙江和浙江两地。近年来,得益于南方冰雪市场升温,雪场对滑雪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但由于南方雪期只有2-3个月,滑雪教练工作颇具“季节性”,如何聘请并妥善安排好教练团队?恰逢寒假的东北体育学校师生,与南方雪场需求正好吻合。于是辗转在南方雪场工作的同时,苏延龙还充当了“领队”的角色。每年冬天,他都会带着一群“小候鸟”来到浙江,为滑雪场输送东北专业滑雪人才。
郎欣茹便是这个冬天来此的“小候鸟”之一。2002年出生的她还是鹤岗某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但在南方雪场,熟练的滑雪动作已让她成为很多初学者的“老师”。据了解,和郎欣茹同一批来南方的教练团有将近200人,其中大多都是体育学校的师生,“相当于一个兼职,马上要实习了,想来尝试一下积累经验。”郎欣茹说。
浙江在线 记者 翁宇君 陈雷